这是郭唐子熙的第15篇原创文章,喜欢请点击“关注”。
生命的有限和知识的无限
在古代的时候,人类的知识总量是比较有限的。但自从工业革命开始以后,特别是近一百年,人类的知识总量开始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在海量的知识面前,我们个人显得非常渺小。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总量还在不断增加,而人类的寿命却没有延长多少。无限的知识和有限的生命,使得我们不得不去作出各种选择——是的,如果生命是无限的,我们就不存在这种选择问题了。
在今天,我们要想在每一个领域都做到非常专业,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能够在社会的竞争中胜出,我们必须从海量的知识中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成为某个领域不可替代的人物。
工作之外培养爱好
其实这一点是有点违反人的天性的,大多数人对这个世界的很多方面都是有兴趣的。
拿我自己来说,我从小就对各种事情感兴趣,比如历史、经济、政治、哲学、物理、天文、地理等等。像下面这张照片,当我看着它,它就会勾起我无限的想象,以及对探索未知的强烈渴望。
我还对武术、画画、音乐、舞蹈特别有兴趣。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别的小朋友练武,一直到现在这个兴趣还保持着,中间还从来没间断过。
另外,我还有一些听起来不是那么高大上的兴趣。比如说吧,我喜欢种植养殖,种种蔬菜瓜果、养养鸡鸭牛羊,我都兴趣浓厚的很。这或许跟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有关。
现在问题来了,就像前面说的那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打磨出一项特别专业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立足。更关键的是,我必须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某种专长,否则,等到六七十岁才拥有这种能力,意义就不大了。从这一点来看,我的时间十分有限。
如果精力分散在那么多事情上,我是不可能成为其中任何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的。这就要求我只能把精力集中在1~2个领域,最好是一个领域。先在一个领域扎根进去,做到这个领域的至少前10%,只有这样我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当然,不仅仅是我,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我们只能发展一个兴趣,把其他的兴趣统统都扼制住,这正是违背人性之处。那怎么解决这种冲突呢?
我的观点是,在工作之外,我们可以培养多个兴趣。比如袁隆平的小提琴拉得挺好,马云的太极打的不错,想一想这些就觉得挺有趣。
我们同样可以培养这样的爱好,这会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趣味,也更加完整。
工作之外培养兴趣,能够让我们用另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增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同时,这种生活的乐趣,会大大增加我们工作的能量,让我们在工作中也充满活力。
结语
你现在正在从事什么工作?平常都有哪些爱好?对工作和爱好,你是怎么去平衡的呢?希望你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本文由郭唐子熙原创,特此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