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原生家庭,谁不是一边吐槽,一边依靠

看这本书时,正好看到了一个历史公众号,讲到号称的阶级自由的美国政坛,其实转来转去,都是被四大政治家族控制。细思恐极下跑去查了资料了,也算是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算中国人民的老熟人了,在他的两届总统任期内,先被本拉登搞了一次911,后来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小布什的爸爸老布什或许不那么有名,但也当过一届美国总统,两届副总统。小布什的弟弟同样也身居要职,担任佛罗里达州的州长,可以说布什家族是个名副其实的政治家族。

无独有偶,著名的肯尼迪家族号称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政治家族,那个被刺杀的总统肯尼迪就是他们家族的。他的两个儿子也分别担任过美国司法部长和参议员。如果我们再仔细搜寻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名人的家人也同样很厉害,比如明国才女林徽因,她的丈夫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而梁思成的爸爸就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梁启超。

这种全家人都是大咖学霸的情况在现实中其实相当多见,我以前也总认为,这是因为人家家族基因好,后代们遗传了好基因,所以都像开了挂一样,但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新研究表明,这还真不赖人家家里基因好。因为,除了身高,样貌这些外在特征的确会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之外,像智商,性格,脾气这些心理特征和基因序列联系不大,也就是说一个人性格好不好,聪不聪明压根和你祖宗的基因没关系。

《天生非此》这本书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心理层面的代际性,而这种代际性是后天形成的。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门,我们和父母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相像的,小到习惯癖好,说话语气,大到对某件事情的看法都很相似。但相似的原因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不是因为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才很变得很像的。《天生非此》要探讨的重点就是这个源头的形成原因和机制,这个机制有着很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可能有的人暗暗在心里和父母做了一下比对,发现自己的性格脾气也不怎么像父母啊,这一点要扩宽来理解,我们现阶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方式都是从父母那里脱胎而来,即使对同一件事,我们和父母持有不同的态度,也是因为随着我们的成长,接受了更高的教育,和更多新鲜的观念之后,对父母的观点做出了取舍或者升华,但究其源头,还是来源于父母。

本书的作者是奥利弗·詹姆斯,是一名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英国的《泰晤士报》称赞他为英国国民心理学家。这本书就更厉害了,曾经被BBC、卫报、电讯报、邮报在线等多家媒体联合报道,号称解开了原生家庭和个体关系之谜,让人们得以解开迷雾,正视后天环境的重要性。

不是原生家庭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原生家庭。

人们一直在探索,作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人类身上到底携带了多少总量的基因?这总数怎么着也得秒杀一切生物吧。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结果却表明,人类的基因总数不过区区23000个,仅仅比普通的昆虫多几千个而已。这意味着,如此少量的基因承载不了太多的生物特性,人类能遗传下祖辈的生理特征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遗传祖辈的心理特征,基因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之所以产生基因决定一切的观点,是因为基因处在一个明显的位置,我们无法忽略它的存在。而环境和父母的影响则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所以我们经常看不到它的影响力。

这里面还有个误解,我们一直都以为是父母把他们的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但事实上,这是孩子自己要求的。

自然界中,哺乳动物的幼崽在出生几个月或一两年后就能够脱离父母独立生存,而且大部分动物生下来就能自发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比如羚羊幼崽在生下来几分钟内就能学会站立。但人类不一样,刚出生的婴儿就是一团小肉球,腿不能站,眼不能看,甚至不会自己找奶喝,根本不可能像羚羊一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行动能力。而且,婴儿从出生到能独立生存,至少也需要7,8年的时间,他们如此脆弱,以至于如果没有父母的照顾,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婴儿只能依赖养育者,并从养育者那里为自己争取到足够的生存资料。

而对于养育者来说,照顾年幼的孩子自古以来就不是件轻松事。从生物层面上说,孩子的出生必然要让父母牺牲掉一部分生产资料,无私地奉献给孩子。原始社会,自然条件恶劣,食物短缺,分出一部分注意力和食物,意味着父母也很容易陷入危险中。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呢,人们为了减轻抚养的负担,采取了抱团取暖的方式,比如结成氏族抵御野兽和强敌,通过结婚,分担家庭负担等等。但即便这样,承担主要养育责任的母亲仍然感到不堪重负。大部分母亲绝对都有这种体验,带孩子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你要喂奶,换尿布,做饭,24小时随时待命,孩子哭闹起来简直要发飙。自己精疲力尽不说,还总怕和社会脱节,自己的职业生涯被耽误。严重的人甚至会发展成产后抑郁,精神崩溃。

这种情况对婴幼儿来说不是件好事,这意味着没人来养育他们。不过他们却自有一套办法解除危机,那就是完整复制养育者的行为喜好。人们对同类抱有好感,越像自己,就越能产生亲近感。一个行事作风更像自己的孩子最能被寄予厚望,一个嘴甜的孩子就是能得到成人更多的喜爱。婴儿只有竭尽全力去复制养育者的行为,让自己更像养育者,才能得为自己挣得生路。

所以你看,婴儿为了活下去也是相当拼了。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说过,世界根本不存在婴儿,因为婴儿从生下来就不单纯,他们很早就意识到要和自然法则竞争,和物竞天择赛跑。即使在没有思维意识的阶段,求生的本能也会让婴儿通过观察养育者的行为喜好来调整自己做法。归根到底,是人类自发复制了父母的观念和行为,让养育者掌控自己,所以说,不是原生家庭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原生家庭。

这个结论也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父母的言传身教多么的重要,因为你的小孩正时刻观摩你,复制你的一举一动。

用爱发电并不是一句玩笑

18世纪,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做了一个残忍的实验,他挑选了一批刚出生的婴儿,把他们从亲身母亲身边抱走,只让保姆和护士喂养,还特别规定,只喂给婴儿生存所需要的食物,除此之外不许跟婴儿说话接触。腓特烈二世只是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婴儿首先会说出哪个国家的语言。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婴儿开口说话之前,所有的婴儿都死去了。

为什么婴儿在食物充足的环境下会相继死去呢?心理学家后来说出了残忍的真相,是因为这些婴儿感受不到养育者的关爱和陪伴。这个结论颠覆了很多人的观念,以前我们都认为,生命延续的根本在于食物和物质条件,这当然没错,但是没想到吧,缺乏关爱和陪伴同样可以杀死人。

不仅是人类,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也同样会因为缺爱扭曲性格。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恒河猴实验。他把刚出生的小猴子强行和猴妈妈隔离,然后做了两个假的猴妈妈替代真的猴妈妈照顾小猴子。一个猴妈妈是用铁丝网做成,挂着奶瓶,另一个是用柔软的绒布做成,很像真的猴妈妈的触感。他发现,在接下来的165天里,小猴子除非饿到受不了才去找铁丝网妈妈,其余时间都用小爪子紧紧抱着绒布妈妈。

实验结果还远不止这些,绒布妈妈养育的小猴子长大以后,没法在族群中正常生活。因为在她的成长阶段,无法和妈妈互动,因此缺少社交知识,性格怪癖,具有很大攻击性。等到这只猴子生下她的后代后,她甚至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了暴力倾向。

人类在婴幼儿时期,除了需要充足的物质资料,养育者是否用心照料也是决定婴幼儿能否存活下来的关键。当然啦,精心的照料不仅仅指语言交流,养育者的拥抱,爱抚,面部表情,能否对婴儿的需求能有效的回应,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可以回忆一下,当我们委屈,伤心,处于人生低谷时,比起语言和食物,一个拥抱是不是更能安慰我们的心灵?

一个被父母精心照顾养育大的孩子,有着更健全的人格和更稳定的性格。关于这一点,我们也能从实实在在的实验数据中得到证实。在婴幼儿时期,小孩子大脑发展迅速,大脑中有种物质也处于发育阶段。这种物质叫皮质醇,这个东西呢,是调节人们在压力下的应激反应的,也就是说,这个物质是否稳定,直接决定了人们对压力的处理能力。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得到过父母精心照料的孩子,皮质醇的水平会更加稳定,而那些在童年时期,出生在缺爱的家庭中,没有得到父母精心照顾的孩子,他们的皮质醇水平产生了明显的失调症状。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巨大,父母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只能把孩子丢给幼儿园托儿所,也是无奈之举。但是下班把孩子接回家后,不跟他们互动,一个人坐在那里打游戏玩手机,看似在陪伴孩子,但其实和那只假的猴妈妈没什么区别。孩子发出的需求得不到养育者的回应,久而久之,皮质醇就会受到影响,孩子越小,皮质醇受到的伤害就越大,长大以后就越难恢复。

如果原生家庭环境处于另一种极端,比如父母有暴力虐待倾向时,他们的孩子还有可能患上类似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类心理疾病。前面我们说过,子女会复制父母的一套行为,这种延续性会造成心理问题一直在后代中传递。

当然了,也有很多人因为童年受到虐待,因此发誓不会再让自己的小孩受到伤害。但每当孩子一闯祸,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打骂的冲动。这种延续性的根源在于,一方面,养育者认为既然我小时候能忍受,你为什么不能忍受,于是渐渐把伤害当做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另一方面,在下一代身上寻求安全感,类似于我现在也可以控制另一个人了,不受压迫的感觉真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原生家庭受到的创伤,很有可能在下一代身上上重演。

现在我们知道,影响我们性格的是养育者的照顾方式,是能否在一个充满爱,被精心照顾的环境下长大。那精心照顾其实是个稀缺资源,父母的精力是有限的,怎么分配,质量好不好都是不确定的。比如父母关系不好,那么养育者可能腾不出精力照顾孩子;父母更偏爱某个孩子,就有可能分给他更多的精力。

对于80后来说,因为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独享全家人的宠爱,不会觉得自己受到冷落。但对于我们的父辈和二胎政策开放后出生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个争宠的问题。

比如家里的老大很可能被给予厚望,因为弟弟妹妹要以他为榜样。最小的那个得到更多的宠爱,因为他最弱小,需要得到最多的关爱。家庭里的男孩被要求努力读书,将来好打拼事业,反之,女孩则不用那么拼命,因为早晚要嫁人。

看似不起眼比较,其实后续会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对于家庭中的男孩,身上承载着父母的希望,更可能优先得到优质的生存资料和指导,父母会鼓励他一直读书读到博士,以便毕业后有更多的职业选择。而对于家庭中的女孩,因为没那么大的期望,所以在教育和工作上,主张稳定就好,不需要出人头地,因此,不会给予太多的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资料有了更广泛的定义,教育资源,人脉资源,物质资源都是能影响人命运的东西。在没有足够能力独立之前,孩子仍然得依赖父母获取这些资源,特别在二胎三胎政策开放后,身为独身子女的80后没有养育多个子女的经验,更有可能在这方面栽跟头。

原生家庭的精神控制是一双看不见的手,但却危害巨大

让我们回想一下开头的例子,小布什家族几乎每个人都有从政经历,身居要职。要说这些名人家族的基因与普通人比,也没有什么明显不同,你的智商比小布什高也说不准。他们成功的原因,一个是丰富的家族资源,一个是家族的政治氛围,这种政治氛围有个优越性,那就是这种家庭里的父母和长辈,都比普通人更知道该如何训练出一个具有高度政治敏感度的孩子。

小布什的爸爸老布什知道成为一名政治家需要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那么他很可能按照这个方向,有目的的去塑造后代。在影片《摔跤吧,爸爸》中,爸爸因为曾经是名摔跤运动员,很明显,他比普通人更懂得该怎么样去培养女儿,如何按照一名摔跤运动员的要求塑造女儿,包括培养坚毅的性格,选择特殊的训练方式,以及避开哪些坑。

莫扎特是公认的音乐天才,你能想到在他6岁之前,他的音乐家爸爸就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了吗? 所以你看,哪有什么天赋异禀,这些名人从小就在家人的指导下,运用正确学习方法,高效地努力着,时时刻刻践行着一万小时定律。

这是不是说只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努力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呢?

这就不一定了,正面的影响取决于养育者是否给子女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并不是仅仅指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是很狭义的,正确的目标是指,培养后代建立良性的精神健康。也就是说任何以精神控制为手段的培养方式,都会扭曲人格。像老虎伍兹这类名人功成名就之后又身败名裂,就是由于成长时期受到父母强力的精神控制,造成了人格扭曲。

父母们都爱说,我这是为你好。很多人听到这句话就很反感,但又不好反驳,暂且不论父母的要求是不是合理,总觉得有种拿爱当挡箭牌的感觉。即使听从了父母的要求,我们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这种以“为你好”的名义要求子女听话的行为就是精神控制的雏形。

高尔夫名将老虎伍兹在事业上不可谓不成功,当然啦,这是他艰苦训练的结果。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的军人爸爸从小像管理军人一样,要求伍兹绝对服从自己,还利用挖苦嘲讽这种心理控制来确立自己的威信。他的完美主义妈妈几乎没给过伍兹温暖,只要伍兹输了比赛,她就没有好脸色。虽然伍兹成功了,但被扭曲的性格最终导致他患上性上瘾症,形象彻底破裂。

这一类父母,实行的就是典型的虎爸虎妈式的教育,通过对子女下达命令来抑制孩子的欲望和行为,使其符合自己的要求。我们每个人也都做过这个发布命令的人,类似不练习钢琴就不带你去迪士尼玩啊,不写完作文就不带你吃大餐啊,这种日常小威胁那个不是脱口而出呢?

当精神控制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导致孩子丧失自控力。精神控制这个东西很有趣,因为它不一定会产生负面效果,很多名人在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下都成功了。

弗洛伊德说,抑制自身真正欲望的代价就是,欲望会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在极度控制下成长的孩子,虽然能取得成功,但父母施加的负面创伤如果没有被治愈,被抑制的欲望就会在其他方面爆发出来,就像埋了一颗炸弹,平时没什么动静,一旦触发条件形成,就会爆炸。爆炸的后果也许会体现为性格上的缺陷,也许会让后代继续成为受害者。

《天生非此》这本书提出的某些观点,在现在看来还很新潮,或许需要今后长期的心理实验和科学研究来加以论证,但不可否认,我们从这本书中,还是找到了很多一直困扰我们思想的答案,搞清楚了原生家庭和个体之间相爱相杀的原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作者对于个人努力的论述,这是我所看到的最一针见血的解释,对现在这个焦虑浮躁的社会也是一剂镇定剂:我们一直说寒门难出贵子,阶级正在固化,其实真正可怕的并不是父母在财富和权利上的缺位,而是很多父母不懂该如何言传身教。

每个人终会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成为连接父辈和子女的桥梁,我们甘愿做那个承前启后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灯塔,光束渺小,却总有人以我们为前行的方向,这大概就是家庭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的作用,微光渺小,却值得我们任重道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05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2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79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85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9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89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0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4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1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4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5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