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方法教育,才能成才。葡萄老师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的方法教育,才会行之有效,教育本身就不应该是复制品,不应拿一种教育方法复制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要因材施教。但教育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只要遵循着这些规律,会使得孩子成长更顺畅。
第一:教育要遵循着兴趣性原则。实际上在孩子学龄前这个阶段,就是培养孩子兴趣,让孩子应该对任何事情充满兴趣,有满满的求知欲。我是70后,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要上小学了,对上学充满期待,都一天天的盼望着上学。
我的同事就深信培养孩子兴趣,是今后孩子学习的动力源泉。她家孩子现在四年级,从幼儿园时就没有报过任何班,就是带孩子各种玩、各种体验、各种参观,结果孩子一上学,自己就要求要学这个学那个,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想弄个明白,虽然四年级,也从不报学校学习内容的班,我的同事一到孩子休息还是带孩子去玩,反而孩子是班长不说,还年年三好学生,在班上样样都行。
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实施。在孩子该玩的年龄,就应该让孩子玩。有个五岁孩子的家长跟我说,每次跟孩子看书,都带着孩子念书里面的字,而且还一遍遍的教给孩子,直到孩子读下来为止。家长还很得意,觉得自己家孩子会念书。有一天,这个家长说给孩子报一个阅读班吧,孩子死活不愿意上,原来孩子以为阅读班就是反复念字认字呢,觉得没意思,等体验了一下才知道,阅读班就是讨论绘本,讨论故事,赶紧让妈妈给报了。这个现象就是超龄教育造成的,过早的教孩子一些抽象的知识,不符合孩子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孩子自然觉得没意思,如果这种没意思,延续到上学,真的成才很难。
因此,这两条规律在教育中,尤其学龄前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在学龄前还要注重一些好习惯的培养。最为重要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但一定是看绘本,不是认字,是家长给孩子讲,或者孩子给家长讲绘本内容。每天有固定的时间阅读看书,最好是爸爸妈妈都有阅读的习惯,那再好不过了,对于孩子的成长很有利,甚至可以引导孩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