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已然来到了白露节气,杭州却还在38°的高温天气,偶尔来一场暴雨凉快一小会儿,家附近的荷花池也是依然盛开,搞得我不知入秋渐深。不找借口,抓紧补上《黄帝内经~24节气养生》立秋、处暑和白露3个节气的养生小知识,转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养阴为原则,我们分别展开说说:
饮食注意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芝麻、菠菜、藕、银耳、红白萝卜、白菜、花菜、冬瓜、番茄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多食温食不贪凉。少辛辣,葱姜蒜、花胡椒少吃,适当增酸。秋季是最佳的润补季节,奶、蛋、鱼、禽、肉类也要跟上。
多喝白开水,可泡以西洋参、麦冬、黄芪、陈皮等补气养阴。多吃多汁水果,苹果、梨、葡萄、甘蔗等。也建议喝粥,辅以莲子、山药、银耳、百合。总之,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煎炸、肥腻食品,必要时可少服用维生素A、C、E片剂。
秋老虎肆虐,天干物燥,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各种干燥症(皮肤、鼻口腔干燥,大便干结)、情绪低落,伴有秋乏之症。每日闭目静坐,叩齿搅海36次,以助生津,分3次吞咽可防上火、口舌干。接着可做腹式呼吸,舌顶上颚,保持微笑,鼻吸鼻呼,反复36次,提神醒脑。常做扩胸运动,既可养护肺脏,又可平复心情。
早睡早起,增加户外运动,跑步、八段锦,适当晒晒太阳对骨骼健康和睡眠质量有益。
昼夜温差加大,尤其是白露之后,温差可达15°,居室常通风唤气,穿衣讲究科学秋冻,“薄衣御寒”既让身体适当接触凉爽,也避免过早多穿出汗导致津气外泄。袜子穿上、凉鞋换下,头脚御寒很重要,晚上泡脚可以搞起,水温不可过热。
养生强调身心双修,阴阳调和,注重一个“和”字。收敛神气,保证内心平和宁静,心情舒畅,以避免秋季肃杀、悲忧之感。瑜伽是很好的身心双修方式,还有冥想、禅坐。当然看书、听音乐、练书法也能安神定志。
穴位多按揉阳陵泉穴,风池穴,秋主肺,肺与大肠有互为表里,键非润肠可敲打肺经、大肠经,长夏祛除湿邪多敲打膀胱经。
提到身心双修,最近南怀瑾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引发了我的好奇心,讲述的是静坐修炼的理论和递进体悟,对我来说看得云里雾里,着实接不住,也不做推荐,不过多少还是有点收获简单分享下:静坐可以健脑静心,提高免疫力,《当下的力量》也有提高这个点;中医的脉络与瑜伽的脉轮、以及现在医学神经系统与脏器都是有关联,静坐身心合一的方法,功夫深可以打通气脉、运化脏器,疗愈身体,当意识专注于身体的某一部分时,神经、肌肉、血液都会随意识的集中而发生奇妙的作用;久之,人的气质也会变化,总能处在气定神闲、心平气和的状态;入门的简单坐姿,双盘、单盘,正坐等;入门的法门,默念经文、冥想音乐、观察呼吸、注意力集中于一处等;前念已空,后念未起,即如当下,体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