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反侧间,我微睁开眼,透进来的强烈光线,让我瞬间清醒了不少。我恍惚:再一次毫无意识的睡着了,昨夜的灯还亮着,风扇仍在“吱呀呀”地响着。我穿着昨天的衣服,还未洗漱,脸上的妆也没卸。不用照镜子,我都能想到此刻的我有多邋遢。唯一可以庆幸的是天气尚好,吹了一夜的风扇,身体并没有任何的不舒服。
翻来覆去的一夜,我隐约记得我的梦境在不停地切换。起初我在公司,一看日期居然是25号了,每个月的这天发工资,但我居然还没算工资!心下一急,再定睛一看:5月25日,不是已经过去了吗,我很清楚地记得工资已经全部发完了。
刚松口气,场景再次切换,我回到了乡下,跟家人围着美食,探讨着面前的美味。旁边有人说就属我妈和姑姑的菜做得最好吃,我笑着附和着。我不住地翻身,梦也随之断断续续,并不完整。
我最后看到的画面是我走在那条熟悉的马路上,看着前面一脸幸福的傻笑。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我特别崇拜妈妈的厨艺,想着长大了也要成为像她那样的人。
最后,我在6月8日凌晨4点47分醒来,仍然迷糊,但已经习惯了,这不是第一次,可以说近大半个月来我都被瞌睡困住了。这段时间的早睡早醒,我到公司的时间很早,偶尔会在公司楼下不疾不徐地吃个早餐,然后打卡上班。我的生活忽然规律了,但不是我忽地“洗心革面”了,而是身体对我下达的指令太强悍,我用意志力都无法阻止自己沉入睡眠。
是因为前段时间备考熬夜太多,还是考试遇上经期压力太大,抑或是这次我真就一个人在这座城市漂泊了?或许各种因素都夹杂了点,总之,近期的我,是有点精神恍惚了。
在我脑海里一直有一个画面,一位女白领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驾车回到了当年她打工的地方,那是一个很大的工厂,她往后倚着驾驶员的座椅,回忆着某天晚上她在厂里搬货。仓库里的灯光很明亮,她艰难地推动着货箱,高处的一个大箱子冷不丁地朝着她砸了下来。
她还想起她在昏暗的厨房里洗盘子的情形,那时已经很晚了,但周围都是氤氲的水汽和嘈杂的人声。她回忆着过往,以此来激励自己,要沉着、勇敢地面对当下的压力与难关。
这幅画面我不知道是我在某本书里看到的,还是曾在某部电影里出现过。这些年,书和影视剧成为我休闲时光最大的消遣,交替往复,让我的记忆混沌不清。有时,我会觉得一本好书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画面感,一部好剧从视觉和听觉上也足以让人印象深刻。
记忆是依附在什么东西上的?我没多做研究,有人说音乐让人的记忆隽永,也有人认为味觉让人的记忆深刻,而我,是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画面。
我曾粗略地翻过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知道梦由心生,我会梦到自己错过工资的计算期,大概是因为快要到说“再见”的时候了,5月份的工资核算是我最后一次参与;梦到自己回到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模样,想起那些简单的小幸福,许是苦撑到现在的我累了。
我只是一个女子,这个事实我爸妈经常忘记,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他们总是不断地鞭策我,向前,向前,再向前。有时,连我自己也忘记,我只是一个女孩,没必要非要同男子争个高下。等我意识到的时候,我曾想过放弃,但看着他们一个个殷切切的眼神,我不忍辜负,抹灭那里面的光亮。我只能往前,往前,不断往前。
当所有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一个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个人就是朋友。
初中同学阿紫将这句格言给我看时,我当时只觉得心里一暖,后来才深有感触。在这个只关注结果、不关心过程的时代,一个人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友情为何珍贵?我想就体现在“在那最灰暗的几年,无数个想放弃的瞬间,多少个以泪洗面的夜晚,曾是你,鼓励我、安慰我、激励我,陪我走到了今天”。
而现在,我孤零零一个人在这座城市漂泊,很多心事只能说给自己听。即使在过去的很多年,我始终一个人穿梭在学校、回家的路上,但我并不孤单,只要我愿意,一转身,身边都是熟悉、亲切的同学和老师。原来,人是群居的动物,谁也不能离群索居地活。
杭州,是我选择的城市,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我未曾想过离开这座城,至少现在是如此,虽然我知道以后我要忍受更大的孤独,但我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跟别人很不一样。选择自己所选择的,坚持自己所热爱的,是我唯一能给自己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