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文心》豆瓣评分9.0,这是最后三分之一(之前的请看一二两篇),以下是我的几点整理,希望对你们写作有帮助。作者:夏丏尊/叶圣陶
1.从修辞学到文章组织,我学到这几点
首先谈修辞,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不单单指简单的词语修饰,书中说,修辞意为调整语言,根据调整的意义不同,赋予文字不同的意义,是一门调整语言一般现象的一门学问。
名句中,对于语言,文字的声音和形体运用的适当,更有利于丰富文字的表现。修辞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文章情境与情感融合的更为巧妙,利于读者感受作者的意图,想象其中的画面。
谈到修辞手法,书中引申讲述了作风,作风是修辞手法的源头。运用修辞应该致力于生活的修养,从生活的根源立脚来做修辞功夫,单凭雕饰华丽的辞藻是无法取胜的。可见修辞的用法,还体现了个人的修为。
其次谈到文章的组织。文章组织中再次突出写作者写作的态度问题,写作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如果真是喜欢,它既像吃饭那样普通,却又不能随随便便应付,必须端正态度,才能写出好文章。
文章组织以建造房屋为例,风格各异,有的朴素简雅,有的华丽恢弘,不可一概而论。建筑师要有风格意识,依着这些规则打成图样,把所需的房间配置适宜,才称之为组织。一篇文章无论长短都有它自己的组织。甚至是写杂记时也有不同的组织,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写文之前,事先写好文章大纲的原因了。
文章组织要保持秩序,让人有可读性,我所理解的便是自己读起来舒服,别人读起来也舒服,初期写作,至少不能让人有厌烦之感。再次是风格统一,意见统一。如果文章不提前写大纲,便容易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忘记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文章无秩序,意见相左就像身材比例不协调的人,怎么看怎么不舒服,更称不上美人或者美文了。
有组织的文章,定是提前梳理好脉络,有侧重点,先表达什么,后表达什么,作者自己了然于心,这样便能初步做好文章大纲,整理好文章组织。
2.读书有序,才能达到效率
市面上的书越来越多,列书单的人也越来越多,却更加不知道读什么了。之前有问过很多人,他们都建议我先读自己爱读的书,但这样的话,获得的知识面也是很狭窄的,书中关于读文学史,让我深受启发。
读书的顺序很是重要,不仅要从自己喜欢的书开始读,还要适宜地调整难度。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如果不能读稍微难一些的文章,能力又从哪里提升呢。
摘自书中:
未读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原书的人去读《哲学史大纲》实在不能得到很大利益。只有了解了庄子的作品,再去翻阅哲学史中关于庄子的部分,才会有意义。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一味啃读晦涩难懂的书,会让我们丧失读书的乐趣,失去写作的信心,都没信心了,还写什么呢。读书还是因人而异,请自行斟酌。
3.写作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写作不仅仅是表达个人的观点,还能对读者的人生产生一些影响。这才促使每个人有自己喜欢的风格。书中王先生,将写作分为创作,习作和应用三部分,最基本的习作确是极为重要的。
现在信息传播速度飞逝,人们热衷短文,容易忽视基本功。学文章,先求文从字顺,正在的文学家都是学到白头,寻求文学的奥秘。
学习不仅在读写中,鉴赏也是很重要得一部分。有的人,只是看到平铺直叙的意思,只能是见过文章,有的人,能从文中习得一些事物,可称为视文,真正能调动人的心理活动,才为观文。
就像马斯洛需求原理一样,读文的最高水平也在自我感悟和吸收,注重文章美感是余裕。鉴赏的做法中,文中有提到一些方法。
比如,我想到的却不能表达的,学作者的表达,或者文中与我的表达方法不同的,甚至与我格格不入的地方,要反复琢磨,自我反省整理判断,回头再读会有不同的感悟。
再如,读一部作品前查找作者的生平背景,事迹,做必要的知识补充,读完书后更能获得更深的感悟。
再如,文章能加之想象来感受领略,把无形的东西变得有形能获得更多。不仅结合文章中写的好的地方,鉴赏写的不好的地方,也能锻炼自己的文笔。
读完整本书,加之写作,受到很多启发。我一直从未以为别人都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却也少了很多严谨的态度。以后在写字方面更不敢马马虎虎,希望慢慢努力,先做到文从字顺吧。开始提高自己的文笔。
希望仍旧不是碎碎念,哪怕一句能受用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