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短暂而紧张的学习,今天就结束了。丰富精彩的内容,让老师们来不及回味,下一场精彩又跟了进来。这一趟泰州行,注定收获丰厚。
今天的晨诵,飓风老师带领我们,分层次由粗略读到精细读,由一起读到分组读,在并抛出一个个问题,引导我们感受诗歌的意义,内涵,情感,引发我们的思考,更深的感受诗歌的魅力和力量。以战争为主题的诗歌,让人读起来也格外沉重,在沉重的同时,也引起人们的共情,那就是和平的重要性。
从听童喜喜老师的《影之翼》主题歌,到《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再到《答案在风中飘荡》,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带给世界无法弥补的伤害。
沈克学老师的历史示范课《圣雄甘地》和讲座《人文精神的涵养》。让我们懂得思维历史化和人文精神的联系。在《圣雄甘地》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出了一道苹果怎么平均分的问题,孩子们答“切开分”“榨汁分”,老师却总结:答案不重要,思维方式很重要。以思维方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印度的历史背景下,感受甘地的伟大,感受为何称甘地为“圣雄”。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先生,在《人文阅读中的职业启蒙与教育》讲座中,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调研,经历,让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阅读现状,我们也不禁思考,作为教师,引导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我们的责任。随王老师推荐了很多适合各个年龄段阅读的好书。也指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下午李西西老师的《电影课和人文活动》用专业的角度,阐述了电影课堂的操作流程,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电影课,从课堂中渗透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让我震惊和感叹,就像西西老师说的,人文无处不在。
种子教师赵丽和兰玫,两位老师的生命叙事,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视角观察问题,当我们把儿童放在第一位,真正的去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那么在别人眼里乱捣乱的孩子,就是一群思维活跃有想法的孩子,爱孩子,爱教育,一定是从心出发。
赵丽老师是不安分的,是有想法的,是敢于尝试,敢于挑战,也敢于负责的。她看上去质朴无华,却内心坚定,娓娓道来时,铿锵有力。她说:“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只在乎我的内心。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这是一次新人文教育的培训,本次培训听到最多的就是人文教育,所有的讲座中,给人印象最深,直击内心的是吴青教授的《什么是教育?如何做一个好老师?》。82岁的吴青老师,两个多小时的课程,全程站着,身体力行。讲座中,吴教授提到最多的就是“人”,不停的强调“我们是人”,是人,就要有人权,懂尊重,懂博爱,懂公平,懂责任,懂真善美,懂信用,懂做人。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做一个全人。
我们要向赵丽老师学习,要向兰玫老师学习,她们带着新教育的力量,活成了幸福的模样,她们坚守着教师的执着和热忱,做了我们的榜样。她们就是这星星之火,我们也是这星星之火,还会有更多的星星之火,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足以燎原。因为我们都是不灭的火种,每颗心都是不灭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