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7007666//
思维导图
推荐理由
随着全球用户接触互联网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互联网用户数量变得越来越庞大,他们将形成怎样的社会形态,我们该如何顺应这种变化?而作为互联网的从业者们,该如何从中寻找自己的机会?
《未来是湿的》告诉我们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分享的世界,人人都在享受分享所带来的“红利”,那么《认知盈余》便是在进一步阐述,我们得以分享的资源禀赋。
任何时候,人们都不缺乏分享的欲望,为什么克莱·舍基会把它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研究?这得益于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革命,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天时。互联网的高速运算、处理能力,让每个从业者得以高效、快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意味着,每个人可以享受更多工作之外的时间;
其次是地利。通讯成本的下降、带宽的增加,让用户接触互联网的成本变得更加低廉。网络不再是少数精英群体的专利,它像水和电一样,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最后是人和。接触成本的降低,不可避免地使得互联网用户呈现爆发式增长,网民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群,二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正如克莱·舍基所言,“对网络的传统看法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虚拟信息空间的整个概念都在退化。”网络世界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意味着基于这个概念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要被重新架构。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互联网作为一个社会形态的元素,正在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新的内容、制造新的话题。
“认知盈余”是新时代网民赋予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红利之一。什么是“认知盈余”,克莱·舍基给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可以说,facebook、twitter以及维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认知盈余”的功劳。在中国,微博的兴起,同样有赖于它。
参与分享的网民数量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强大,互联网产业也随之迎来“核聚变”,原来我们所熟知的商业模式,随时可能成为泡影。每一个从业者必须认识到,如果你不能学会主动迎接,不对这种网民自由参与分享的精神保持敬畏之心,你就会被炸得粉碎。
书籍简介
此书的英文名为《cognitive surplus: 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 a connected age》,我们现在所读的译作在副标题上也有不同,一版为《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一版为《认知盈余:互联时代普通人如何改变世界》,今天我们说的是前者。
看自由时间如何变革世界的未来:
如果说《未来是湿的》揭示的是“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那么《认知盈余》揭示的就是 “无组织的时间力量”。
Ps: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首度亲笔作序倾情推荐
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你那个盈余会有多大?
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们和分享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卓越。
当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累积成强大的共享资源,每个人将是这个慷慨时代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靠单一产品赢得用户的时代已经过去、渠道为王的传统思维不再吃香。
如何铸造一个供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供用户自由选择的平台,才是互联网新时代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个新时代,不再信奉传统的弱肉强食般的“丛林法则”,它更崇尚的是“天空法则”。所谓“天高任鸟飞”,所有的人在同一天空下,但生存的维度并不完全重合,麻雀有麻雀的天空,老鹰也有老鹰的天空。决定能否成功、有多大成功的,是自己发现需求、主动创造分享平台的能力。
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将是内容的主导者、分享的提供者。每个用户的知识贡献、内容分享,是这个平台赖以成功、赖以繁荣的重要保障,“少数人使用廉价的工具,投入很少的时间和金钱,就能在社会中开拓出足够的集体善意,创造出五年前没人能够想象的资源”。任何有意打破这种保障的行为,都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随着在线工具促进了更多的协作,人们该怎样学会更加建设性地利用自由时间也即闲暇,来从事创造性活动而不仅仅是消费。用舍基自己的话来说:“本书从上一本书遗留的地方开始,观察人类的联网如何让我们将自由时间看待成一种共享的全球性资源,并通过设计新的参与及分享方式来利用它们。”该书进而分析了这些崭新的文化生产形式背后的路径和动机,它们无一例外地与人类的表达相关。
而一旦改变了认知盈余的使用方法,我们将不得不重新界定“媒介”(media)这个词能代表什么。媒介在过去意味着一种商业的集合,今天,由于我们不仅消费,也创造和分享,并且我们还有能力彼此联系,所以,媒介正从一种特殊的经济部门转变为一种有组织的廉价而又全球适用的分享工具。
现在的电视剧叙述线索纷繁错乱,人物暧昧难明,常常含有需要观众主动填补的隐喻空间,要靠观众自行猜测人物与事件、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连真人秀节目都在调动观众的预测性想象。在这种情况下,电视也和游戏一样,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认知能力上的要求。由此,大众文化使现代人变得聪明了,而不是相反。
在我们真正创造出任何有意义的产物之前,我们必得经历一个消费和吸收的过程,并对我们所消费和吸收的进行思考。这也就是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所言,我们必须先变成啜饮一切水的骆驼,才会成为狮子。
内容要点
1、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
——认知盈余,一种全新的资源
开篇中克莱舍基就提出了一个相当有趣的概念:
全球受教育人口累积起来的每年超过一万亿小时的自由时间。
克莱舍基另辟蹊径的站在人类的高度,把它当做是一种可共享的全球性资源,探讨了它在公共媒介的发明和扩散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消费它,也可以通过积累变得更优秀;真正的鸿沟在于我们什么都不做和做些什么
2、工具赋予的可能性
——工具,赋予我们行为发生的可能
互联网时代大多数形式的交流,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都以某种形式可以为任何人所有。
这里的形式是指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参与娱乐文化、互动交流中依托新生事物(诸如电视、手机,电脑)或者社会环境给我们带来的社会趋势。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并不是工具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工具赋予了我们行为新的可能性。
3、无酬的动机
——内在动机相对私密,兴趣比报酬更能激发参与感
数字网络让分享变得廉价,让全世界的人都成为了潜在的参与者;
想要分享的动机才是驱动力,而技术仅仅是一种方法。
人们喜欢消费,但他们也喜欢创造和分享,他们都怀有内在动机,希望能有所作为,因为做事情既有收获又有乐趣。
内在动机不仅会使人们因为兴趣爱好而产生行为,还会把人群集中成为业余组织产生有组织性、规模化的公共行为。
4、“我们”为“我们”创造机会
——新的工具赋予我们新的能力,继而又为彼此创造新机会
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深切考虑到并支持他人的追求,这种功能能力是人类生活的根本。
20亿人通过互联网连接,自由时间总计高达数万亿小时。
认知盈余并不等同于将这些散落在全世界的自由时间简单相加;相反它是所有人共有的。
将我们的自由时间和特殊才能汇聚在一起,共同创造做有益之事,构成了这个时代巨大的新机遇之一。
5、这是一个创造慷慨文化的时代
——参与、归属是时代大背景下人们找寻存在感的基本方式
文化是一种协调工具,而共享给人带了参与感;把同病相怜的人们聚集让他们产生归属,就有可能激发社会协作的螺旋。
有些价值是市场创造不出来的,这些价值的生产只能靠文化。
一个实践社区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将社区团结在一起的文化。
当更多人开始期待也与参与能成为一种开放的选择时,期待就会改变文化。
6、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
——创建无形学院独立协同工作,以便创造出全球规模的分享机会
人类无可救药的既想满足个人需求,又想实现集体的效率。
我们在社会尺度方面想做的越多,我们越要紧密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个追求共同目标的群体必须保证自己的高效率,同时还要保证成员的满足感。
因此为了成功的创造和维持公共利益,一个群体必须同时抵御来自外界和内在的威胁。
7、寻找鼠标,世界是“闲”的
——寻找鼠标,从现在开始
我们需要需找未来的“鼠标”。
方式、动机和机会三者的融合,从积累的自由时间这个原材料中,生产出了认知盈余。
以群体的形式尝试新事物,是迄今为止也是将来对社会化媒体最为意义深远的利用。
最后,要从一个工具中创造出最大的价值,靠的并不是总体规划或者跨越式发展,而是连续不断的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