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总是被文青们无限斟酌,然后变得拖沓空洞。尤其是在每个渴求实感的当下。不管刘同如何用回忆的温厚触感渲染他的文字,他的故事,这本书都摆脱不了鸡汤文的标签。也就是时下不断涌入视野的那类声称用温柔治愈人心的书,这类书的作者比如张嘉佳,又如张皓宸。其实要说值得反复回味,经得起揣摩的东西,不管怎么说也不会是这类书。但作为心灵鸡汤的第一本,我始终很庆幸遇到的是刘同写的。
他让我已有人生当中的不安和躁动一一在书中找到落脚点,也让那未有的未来变得似乎有迹可循。
【有一种孤独是,明知道结局是曲终人散,可当下却不得不放声大笑,直至在这样的尽兴中留下眼泪】
颇有故弄矫情的意味,但却是事实。大学毕业十年后的同学聚会,将这一事实由无奈、苦笑、感慨所组成的百感交集无限放大。我幻想象那个时候刘同的表情,经过十年沉淀的他再次看到那些不再那么熟悉的面孔时把酒忆当年的刘同。他说他怕自己会忘记他们的样子,忘记他们的名字,怕忍不住落泪,怕过于兴奋喝到酒醉,怕他们会说你变了。我猜大多数作者的文字功底都足以让人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因为即便是初入大学一年多,我也能感觉到多年后重逢时温热的眼眶和久违的熟悉。
但兀自演绎终抵不过时过境迁后骤临的现实,尘埃落定时的举足无措从来料想不到。你看不是总有这样的时候吗?本来怀揣着共同梦想、豪情壮志地说要同生死共患难的人不是突然就消失在某个岔路口了,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捱过了七年之痒不也还是以祝对方幸福告终。很多时候的温暖是如此真实,以至于让人敢于相信未来,但不为人知不可琢磨的欺骗或者意外,随时能够摧毁所有当下和想象。对你而言宁静安好的一天,可以有人不幸车祸遇难;对你而言的优质友人、情人,可以用谎言不动声色地滋润你们的感情;甚至你所有的期待和想象,都只是捕风捉影终成空。然后所有的事实最后就只剩看着词不达意而变得窘迫的你,说着苍白无力的内心独白,任内心情绪翻涌却无人问津。
沉默和喧嚣吞噬了骇浪,结局变得短促无味。
【有一种孤独是,突然想到一个人,却发现已经没有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刘同的朋友望子是一个把根扎在阴暗面里的人。她总把事情想得很糟糕,因为她小时候经历的事都太糟糕。我猜刘同不是唯一一个有这样的朋友的人。我猜望子身上有不少人的影子。
后知后觉发现一个现象,即便上了大学,有了新的朋友圈子,但是大部分人微信消息里置顶的闺蜜好友里,聊天记录时刻都更新着时间。但是也有一些人,经常不看手机,不用微信,不回短信,作为不容易被想起,亦与人少有羁绊的人。更有一些人想要找谁说说话,但是翻遍联络簿找不到可以打电话的人。
我想不到不借助与他人的联系便可找到自己存在的方式,所以倘若少了与谁的联系或者再也见不到谁,无论当初彼此交好的场景此生难忘,我也还是不免觉得跟那人有关的记忆和时间都被偷走了。因为记忆会说谎,时间擅长粉饰。看到刘同经久不曾联系上望子,都还能理直气壮地不相信关于她的传言时,我由衷觉得他很强大。
八月初大半夜抵达桂林南站,我坐在电瓶车后座感受这座城市的陌生和熟悉。不同于广州燥热难安的热浪,凉爽温润的风兑着林荫道和隧道的惬意,搅混了回忆涌上心头的五味杂陈。九年,我的家已经不在这里,陈旧的老楼里传来的欢笑声是别人家的,隔壁的年轻小伙看起来是的玩伴但不敢确认,玩抓人游戏的空地变得小了好多好多。但是那句“我回来了”,却找不到可以说的人了。九年来有关这里的回忆越来越模糊,凭着记忆独自走遍儿时到过的地方,陌生人带着异样眼光打量我这个外乡人。九年的杳无音信足以抹掉一个人在一个城市在留下的痕迹,被偷走的那九年,不是孤独是什么。
【有一种孤独是,心里真正画的是省略号,却只能在外人面前笑着为这件事画上句号。】
即是说言不由衷,身不由己。《地下铁》里的盲女时常深陷沼泽,也时常一再坐错车一再下错车。但她始终偏执地走啊走啊,寻找最甜美的红苹果,一片金色的叶子。纵使世界有千万孤独撩拨你心,也无法阻止你寻找心中隐约闪烁的光亮。因为你还活着,比起那些正在逝去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