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几种情况?
总是被要求做这做那,结果耽误了自己的事情。
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对别人好,但常常不被领情。
为了迁就别人,常常放弃自己的想法。
替别人操心、总是在想他“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
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在别人的评价中判断自己。
如果你有上述困惑,你一定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心理边界。东方人普遍对心理边界很不陌生。假如你回到家,发现有人闯进你家里,要把电视抱走,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要把他赶出去;但当一个人指挥你做东做西或者恶语相加时,你却很可能选择忍耐或顺从。你发现没有——我们对于物理边界、经济边界非常敏感、但是对于“心理边界”非常模糊。
心理边界也被称作“个人边界”,维基百科这样定义“个人边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指个人所创造的边界,通过这个边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许的行为,以及当别人越界的时候,自己该如何回应。
今天早上吃早餐,对面坐下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她妈妈跑前跑后买饭,先端来绿豆汤给她,小女孩伸手去接,结果妈妈怕她拿不住不敢放手,越不敢松手两人越来越僵持,最后泼出去不少。
妈妈又去拿豆皮,顺便拿来餐巾纸擦撒在孩子身上和凳子上的汤汁。小女孩一个劲儿埋怨,妈妈只是不停催她快吃饭。一个人不停越界却掌控不住事态发展,另一个明知抱怨不起作用却仍然不愿负起责任。
不用看童话,身边有太多被"心理边界"不清折磨的人们,所以真正能走上"做自己"道路上的人,才容易让他人羡慕,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慢慢建立起心理边界,用自己的力量变得更幸福。
《欢乐颂》中安迪与其他姑娘之间的相处方式,就是保持清晰的心理边界的榜样。在这部剧的原版小说中。邱莹莹和喜欢的男孩应勤之间产生了情感问题,樊胜美首当其冲作为情感导师,关雎尔也时不时“越界”来帮忙。但安迪不同。
小说里安迪说过这样一段话,
"两个成年人,我们作为朋友,尊重他们的价值观,遇到不同意见,我们提醒,但不插手,但我们必然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提供适当援助。只能如此。"
"看着小邱走错路也不管?"
"不管。许多干涉都是打着关心和爱的旗号。"
"现在是小邱面临崩溃。"
安迪耸耸肩,"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这样的安迪如果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可能也会觉得她有点冷漠,但回过神来,你会感觉到这种边界带给了朋友最大的尊重和支持,抖擞精神,做个对自己负责人的人。
我们如何去修复心理边界呢?
1、 看破攻击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被动攻击”:个体会用消极、恶劣、间接、隐蔽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以此来“攻击”令他不满的人或事,也会冲击你的边界——心理攻击招数有很多,不过归纳起来还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一哭”,利用的是你的愧疚心。就像歌里唱的,“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意思是,“我这么做为了谁?都是为了你!”“我这么惨了,还不是因为你。”——炮弹打来了,我们知道躲;但是包上糖衣的炮弹打来,很多时候就心一软生生吞下。“二闹”,利用的是你的羞耻心。撒泼打滚你忍不了,于是息事宁人,退让求安。“三上吊”,利用的是你的恐惧。再不同意,你就要失去这段关系、这个人了。
一个心理边界清晰的人,面对被动攻击,往往能看破、不说破。
一个人活得不好,也许和你有一定关联,但是最大的责任还是他自己的,因为只有他能完全控制自己。所以只有自己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你来负责——如果连负责人自己都不管理,你又如何能为他负责呢?
2、区分伤害
善良的人缺乏心理边界,因为他觉得这会让人痛苦,所以一味退让,往往情况会更糟。
我们都学过《孔雀东南飞》。焦仲卿的母亲逼迫焦仲卿夫妇分离(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虽然一时达到目的,但最终结果是焦仲卿、刘兰芝夫妇双双自杀。
以往人们批判焦母说是万恶的封建专制,其实你抬头一看——今天社会类似的事情何其多!焦母其实是心理越位,但儿子焦仲卿的“心理边界”也模糊。他一味退让,不忍伤害母亲,结果是害了全家。
“伤”和“害”是有区别的。就像拔牙会“伤”到我们,但却不会“害”我们;吃糖不会“伤”,但是吃多了却是一种“害”。
明确界线,短期的确会有“伤”,会有不和谐的感觉,但是长期其实是清清爽爽的过程。从别别扭扭地拒绝,到正正当当地拒绝,本身也是一种修炼。你边界清晰了,周围人的边界也会清晰,是件利人利己的事。
如果有些人因为你正当的划定界线离你而去,就由他去吧!
3、重建边界
重建边界的关键,是“温柔地拒绝。”
比如,你是“北漂”,电话中你爸妈又一次提出让你回老家来工作,你可以这么回答: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肯定对方的动机);但是,北京确实机会多,现在自己又在事业的上升期(说明现状);这样好不好,我们先过两三年再说,一方面等等家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看北京的机会,如果好的话,也可以把你们接过来啊(替代方案)。
这个过程也许结果不一定好,可能会引来一轮心理攻击,但是也应该保持温柔地拒绝,表明自己的边界。就和外交一样,要练习边界,就要先从安全、信任的关系里的小事开始练起,千万不要听完专栏就给你关系紧张的大仇家打电话“喂,我们出来谈谈。”
让自己从安全、信任的小事开始有技巧地拒绝,然后慢慢重新建立自己的边界。
好了,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我们的心理边界从幼年时期就开始逐渐建立,如果你因为父母的疏忽和错误引导,没能在幼年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你现在有三个补救的办法:那就是识破攻击、区分伤害、重建边界。
当你把这些方法慢慢放大,你会发现你慢慢成为一个身心如一的人——你可以清爽地拒绝别人,可以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你会体验强大的自信。这就是通过重建心理边界。实现“再养自己一次”的过程。
重建心理边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时间,更需要练习、努力和调适。不过,与其在“为别人活”的状态里迷茫和焦虑,为什么不慢慢地努力找回自己?
:
一个能掌控人生的人,一定要有一个清晰、健康的心理边界,这样当你面对问题的时候,一切都会有解——知道什么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放手不能控制的,专注于能控制的部分
。为什么说“一切”都有解?因为
放弃也是某种解决方式。所以,只要有边界,一切都有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