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头看之前写的这篇文章简直“惨不忍睹”,写的什么“爱的权力”说的是人话吗??这是我之前看关于亲密关系之类书籍的笔记,但总结的太过生硬,需重新换一种方式解释。
一个母亲辅导孩子作业,孩子很笨,母亲气急败坏对孩子大吼大叫。你不能说这个母亲对孩子有恶意,当然也不能解释成“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种鬼话。这时邻居来敲门,母亲会立刻重整心情,换一个笑容,尽可能给邻居一个好印象。说一句不太好听的话,这不是因为母亲在孩子面前,绝对强势,没有风险,可以任意收获攻击对方带来的快感。当然也可以换一种说法“爱一个人的本质就是赋予别人伤害自己的权力。”
正如上面的母亲,正因为彼此不熟悉,塑造和维持一个对外社交正面的形象,我们把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给了陌生人。正是因为“家是温暖的港湾”,亲人对我们无条件、无底线的包容,后来才有了对亲人狰狞的面孔。
有一次印度的圣雄甘地街道一位女士来信:“有一个男子向我求婚,他们家很有钱,他也对我穷追不舍,我现在犹豫该不该接受他的求婚。”
甘地说:“如果他请你吃饭的时候,你要特别留意,他在餐厅里是如何对待服务员的。因为这些人在他面前是没有任何利益的人。如果他还是彬彬有礼,他对服务员还是很尊重的话,你就嫁给他;反之,你就不要嫁给他。今天,他对你很尊重,他对你穷追不舍,是因为你的美貌,是因为他有求于你。”
当我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无论是表现神勇,还是表现笨拙,都不是真实的自己。在家中对亲人露出狰狞的面孔,才是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