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不敢用努力和勤奋这样的词汇了,因为它会产生许多对别人的误导,对自己的错解,所以我也不大习惯用这样的词汇思考问题。细细地想一想才发现,这样的结论得来的有点轻易,和那些不真正知道努力的人有点相像,因此决定说出来和自己讨论。
艺术家们的努力和勤奋从来都是针对自己行当的技术来说的,掌握技术必须要达到最高水准,否则根本无法立足于艺林。 但是不少人不知道如何使自己进步,以为就是一味地盲目练习,作业数量上去了就可以了,至少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谁知最终因此错失了自己的天分。其实如果没有眼力,看不见什么是有价值的努力,什么是没有价值的努力,头脑在工作中没有参与进去,便常常是在做无用功,浪费自己的宝贵时光。
要知道,工作一开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解决自己共性问题或者基础问题的,这往往是为人所知的;而为人所不知道的却在于,那一份看不见的独立思维是不是诞生了、形成了、圆满了。
独立思维有一个标志:就是一个人对他人的模仿越来越消退,几乎到达没有“痕迹”的状态,他完全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独特方式,非常自足地完成工作。 这还不够,他的工作还必须达到精彩纷呈的地步,甚至有了经典的味道,而不是平平庸庸落入俗套的,没有几分活力的,萎缩于常态里的。从工作的一开始,就对别人的设计无所依傍,不管这创意强烈与否,始终不离开自己的思考,这就是独立思维。而脱离这个“无所依傍”,总是想看看别人的大脑如何计划,甚至不惜面子地去偷窥,让自己的思维发展长期受尽了别人思维特点的支配,是对独立思维形成的背离。
都说工作就是在修你的那颗心,修行就是修心,这样的话人家讲得很多,我们也听过很多。可惜多数人并没有理解这颗心该如何来修,甚至也并不理解何以需要修心。当我们呼唤一颗完善而独立的心灵的时候,才会发现心灵的残缺,头脑的遗失,到底指的是什么。
世间应该并不存在单纯的什么“努力”。不少人告诉我们说,所谓努力,是别人都跑了一千米,我比别人多跑二百米;别人七点起床,我五点半就起来读书;别人都放弃了工作的时候,我却好奇地拾起它来。做这些事儿固然都很好,都属于需要努力的范围,但是它们总有那么一些“多一点”的味道,也就是靠数量取胜,以数量的多寡求得进步的观念。这样,努力的含义就逐渐变了。因为换个角度看,这种类型的努力似乎成了对休息时间的占用,与闲暇的娱乐对立起来,被强迫着拉走,离开那个轻松的自我氛围,非永远处于紧张状态不可,对于没有理想的效果似乎也不必深入追问。
事实上,我们在寻找的努力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状态,就是向着内心的生活状态去要质量。外部的生活努力无论多有数量,终归没有解决实质问题,作业做得很多了也不一定提高成绩,以为思维的质量就此可以得到大的改善,多半也是难事。所以别人都跑一千米,我可能不会考虑多跑,而想把跑得更快更好当成一个重要目标,我以为这才是抓住了根本的努力。我提出来一个新词汇可以叫做“质量质疑”,就是常常问问自己,对所做的工作自己都理解了么?都懂了吗?到底有些什么问题还制约着自己的发展?有没有不良的习惯一直延续?等等,在质疑的脚步中发现、改变和提高。
当然还不止这些,比方阶段性问题也很重要,清醒的人是可以看清,也永远也不回避自己的某个阶段性需求的。除此之外还有个人所选择的方向也极有价值,也不能随意就忽略。总之,这里边有很多东西需要领悟,需要我们厘清。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