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急忙推开窗户,看雪。果然,世界变得粉妆玉砌,银装素裹。树木遍开琼花,房屋披上了素袍。
雪花强烈地吸引着屋里的孩子,软磨硬泡,生拉硬扯地要出门。穿上羽绒服,带上帽子,系上围巾,戴上手套,来到了门外。
这雪,不是鹅毛大雪,是鲁迅笔下朔方的雪,纷飞之后,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雪,是雨的精魂。
洋洋洒洒的雪,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快乐。三五成群在雪地上追逐打闹,女儿看着落雪说,雪像面粉,像白糖,像盐。儿子对着还未来得及融化的团团雪球,使劲地用脚踩着,踩完一片,又用手从高处拿下雪团,扔在地上,用脚踩,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如同红萝卜,但仍乐此不疲。雪花,想把它们握在手心里,可是张开手时,已融化成丝丝凉意。
疫情原因,雪中除了孩子,少了浪漫的情侣和孤独的行者,但是对于封闭中的人,相信看到雪花,心底仍会生出美好与快乐,生活仍在继续,美好与自由终将到来。
雪花是轻盈瑰丽的前尘旧梦,从诗经中“雨雪霏霏”开始,雪花因为有了古人的精神意趣而显得妖娆多姿。
万物凋零的冬天,有梅花自雪中来,孟浩然头戴浩然巾,在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南宋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相和,梅雪两相依;柳宗元寒江钓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人鸟绝迹的江边,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一个不屈孤寂的灵魂;明代张岱湖亭赏雪,湖水茫茫,白雪苍苍,水天一色,千山沉寂,“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尽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白居易醉心“把酒言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室外天寒地冻,晚来欲雪,室内温暖如春,酒香四溢,这美酒与友情,想想让人心醉吧?
漫天飞雪,赏雪斗诗,何其风雅,《世说新语》中有一篇《兄妹咏雪》,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家一门咏雪,谢道韫“咏絮才”之名从此流传。各式各样的雪花,在中国诗词中飞扬了几千年。
何人山雪夜,相访不相思。东晋王子猷,不顾道阻且长,雪夜访戴,夜航一宿,过门而不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种随心之所往,随兴之所之,不违心,不役形,超然物外的思想何其旷达,而今有几人能做到……。
走在雪上,回想来时路。记忆中的雪总是特别大,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成绩不错,班主任王建平老师打算让我参加语文竞赛,假期专门让我去她家里做题准备,那也是雪花飞扬、万物银装素裹的日子,我走在吱吱响的路上,不停的想着描写雪的句子,感受着周围的一切,王老师当时正值青年,有温和的丈夫,可爱的女儿。繁忙的家庭生活中,她给我安排试题,抽空给我讲题,讲写文章的技巧。时值目前,已过三十年,无数次,都想在回乡的时候去看看王老师,但总是被自己的毫无成就的收获所打退,无颜见老师。这么多年,王老师应该已经退休了,总会在漫天飞雪的日子,不经意间想起老师。祝福她。
驻足回首来时路,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歪歪扭扭的脚印,不由想到人的一生?苏东坡有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人生旅途中,我们奔波张望,天涯孤旅漂泊,面对白茫茫大地,去日不可追,人生痕迹多象雪泥鸿爪。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