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边走边读《风雨中的板车》
《风雨中的板车》适合边走边读,在细如牛毛的秋雨中读。而我,正是这样一路走来,一路读来,一路沐浴风雨书香,一路捡拾感悟的碎片。
咋一看书名《风雨中的板车》,感觉离我很远很远,又很近很近。风悠悠,雨飘飘,一辆板车从路的拐弯处蛇行而出,像一粒沙撞入眼帘,眼眶发热,又在小城街角的拐弯处被折断,像被腰斩的带鱼,滑出眼角。这是一幅小人物抓挠生活的残片,卑微中也有抗争的诗意。这叫我不由得想起,多年之前,我也曾经推过或拉过这样的板车,埋首低头,弓身如虾,行走在狂风暴雨中。
往事不堪回首,那就暂且搁置。而我诉诸笔端的《风雨中的板车》乃是一部散文集,作者是秭归小城颇具传奇色彩的胡兴发,胡老师,人们亲切地称他发子。多年如一日,做包子发家致富,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小康生活,如今华丽转身,成功转型,从包子店老板变作一个新阳光作文学校的老师,手下弟子好几百,叫人肃然起敬,叫我汗颜无比,恨不能找个地缝儿钻进去。原本,包子和文字,风马牛不相及,而他,一双魔手,一杆墨笔,愣是让这二者不但有了亲密的接触,而且结合得天衣无缝,水乳交融。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侍弄文字,读书写作,堪称榜样的力量,可谓屈乡包子哥,文字哥,励志哥,正能量哥,是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叫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早就听说《风雨中的板车》这本书了,但是无缘得见,后来北漂归来,客居或者说蜗居小城,这才得以借来捧读,一睹为快。这是胡老师的一本自费书,但是却脱销了,原本想求一本,好好读读,也来圈圈点点,写写画画,但是不成,没有了。后来,有幸和胡老师成为好友,这才得以借来一本,而且据说是一本样书,仅此一本,唯一一本,所以我阅读的时候,心有戚戚,小心翼翼。
那么这本书,《风雨中的板车》有些什么内容呢?卑微中寻求诗意,这让我心产生了共鸣。我是个小人物,我身份卑微,我也是在苦苦求得一点点诗意,怎能不好好读,不一遍又一遍地读呢?
发子的文字是平淡朴实的,但有一种淡淡的香。那便是诗意吧。他用笔内敛,多数时候是个旁观者,隐身在人群之中,看那些秭归小城小人物的生活,然后发酵,酝酿,一一化作文字,化作铅字,化作诗意,回荡在屈乡故里。
开卷阅读,于是,深秋的早晨或下午,秋雨绵绵,秋风阵阵,卖红薯的人吹起了笛子,红薯阵阵飘香,美妙的笛音阵阵飘荡,催人断肠。这便是他《卖苕人的笛声》了,文中说:“偶而穿街而过的车辆,开得慢慢腾腾,摇摇晃晃的,也打起了瞌睡。整座城市集体打起了瞌睡。一切都慵慵懒懒,昏昏欲睡的。小城困了。他的苕摊儿也打起了瞌睡。”几个瞌睡,寥寥数笔,叫人过目难忘。于是,卖肉洗肉烧肉的大哥,在一曲《丁香花》中开始了自己的劳作,一边欣赏美妙的歌曲,一边为生计忙活得手舞足蹈。于是《夜色乞丐》,从冷雨冷夜中走来,我们心地善良的发子哥,拿了八个大包子,给了他们,不是可怜,不是施舍,是什么呢?我说不好,还是发子写得好,他在《夜色乞丐》中写道:“只有我一人知道,今晚,他的胃是暖的。心是斑斓的。夜色下,他正在看人世间,别人生活的冷暖。”末了,他又说:“夜色下,一位老乞丐,有没有他心中的独舞。”
阅读《风雨中的板车》,让人心生疼痛,就好比一根火柴,在暗夜里燃烧,一个个小人物,在那小小的微光里取暖,有些人家炉火熊熊,有些人家黑灯瞎火,有些人家笑语声声,有些人家泪洒阵阵。那次阅读,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因为手中无书,我都不知道哪些篇章装载在那架板车上,而又有哪些精彩华章,遗落在那架板车的身旁,但我知道,无论哪样,雨,还在下,板车还在行走,还在吱吱嘎嘎,风,还在刮。
几年以后,我也开始写小散文,写我身边的小人物,写我最熟悉的那些人,那些事儿,肯定,或多或少受到了发子的影响。而且,他是一手包子一手文字,而我呢,是一手奶茶一手文章,只是,他很成功,而我,功败垂成。于是,我和他一样,也在卑微中寻求诗意。如此这般,卖馒头的帅哥,卖玉米棒子的西施姑娘,葬花的小孩,擦鞋的男人女人,开锁的师傅,牛贩子,断腿爬树的英雄,城市清洁工美容师,等等,一一入了我的眼,入了我的心,入了我的血脉,入了我的魂灵,化作汩汩流淌的文字,是那涓涓细流,滋润那些干涸的稻田,期盼深秋,一地金黄,秋风送爽,满耳稻香。
据悉,发子的散文集《风雨中的板车》出版上市以后,秭归县文联还为此特别召开了新书研讨会,我想,这无疑是发子无上的荣光吧。那我想,待我的散文集《无声的尖叫》新鲜出炉以后,是否也能获得如此殊荣呢?当然,发子老师的文字,是我难以企及的,他的人生奇迹也是我难以企及的,他的文字烛照着我,他的奋发向上孜孜以求感染着我,他的人生轨迹激励着我,似乎,不知不觉,我就成了那架风雨中的板车。前路漫漫,要上坡,要下坎,要过河,要架桥,还要翻山越岭,我要怎么走?我要怎么过?旅途艰难,我还能坚持多久?但我背后,总有一双双眼睛看着我,那是老师,那是朋友,那是陌生人,所以无论前途多么艰辛,我这架风雨中的板车,也要奋力向前,与其说这是我的宿命,不如说这是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