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每日一读258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06

【原文】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大意】季康子问:“夫子你的弟子中哪个最好学呢?”孔子答说:“颜回最好学,却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么真正好学的学生了。”

颜渊死,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他的的车变卖了为其子置办一套棺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说来都是自己的儿子呀。以前我儿子鲤去逝时,因为家贫也是只有内棺而无外椁,我不能为了给颜渊置办外椁,卖了我的车子徒步出行。因为我曾经做过鲁国的大夫,按照礼法,代表官方身份,不能把官车拿到市场上去卖;按礼法也不允许我去朝堂步行跟在众位大夫的身后。”

【一点启示】这两章讲孔子对颜回的喜爱,深厚的感情,及对其早夭之痛。夫子虽然不看重财物,甚至朋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但出于礼数,不能答应其父无礼的要求,去厚葬颜回。这也提醒我们,与朋友相处,对方提出的无礼要求,要委婉坚决的拒绝,不可好面子而让自己难受、失礼。同时反过来,千万不可向朋友提无礼要求,让别人为难。

【浅谈】

(1)本章又连续专讲颜回。季康子问和鲁哀公问的是一模一样的问题,可能是后人记错了,应该是一次问话。

(2)颜回少孔子三十岁,四十一岁早夭,此时孔子应该七十多岁了。好学的定义就是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我到今天还没有做到。

(3)生活中的挫折与坎坷才是真正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如果迁怒于他人,就丧失了自我提高的可能,自己的问题依然是问题。同时迁怒也是自己挫败感、无能的外化。发脾气是本能,不发脾气是本事。不焦虑、不恐、不怖、不畏的人不会生气。愿意学习、愿意内自讼的人,愿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可能不贰过。

(4)棺、椁,都是中国古代的葬具,二者常合称,但就像“坟”与“墓”一样,“棺”和“椁”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严格的划分等级的棺葬制。“棺”就是我们常说的棺材,用于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用来殓尸,而“椁”则是套在棺外的或绕棺四周的匣子。

(5)才不才,各言其子,孔鲤没有什么记载,而颜回是孔子得意门徒,但都是自己的孩子。鲤也死,有棺而无椁;理由二,我曾是鲁国上大夫,现依然有大夫身份,参与政务,不可徒行上朝,这是礼制的规定。

(6)其实孔子并不在乎财,也并非心疼车,但是崇礼、尊礼不光是孔子、也是对颜回自己。孔子学说的根本就是无小我,祟礼而守仁,即曾子后来说的明明德,阳明心学的致良知。

(7)从棺椁一事也明白,人要各行其本分,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不可做自己达不到,本分以外的事情,死要面子活受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