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应该”一词经常挂在我们嘴边,每每我们自认为有把握事情能朝着我们预料的方向发展,“应该”一词就会脱口而出。
“应该”背后代表哪些涵义呢?
我对这事很熟悉很明白!
事情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我是权威,听我的!
……
其中隐喻了一种全能自恋,如果事情果真如我所料,自恋就会爆棚,会更加陶醉在自己的能力幻想中,认为世界都会臣服在自己的强大之下,而忽略了事情会发生的偶然性。
本质上这是一种可怕的僵化思维,是想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和能力去左右现实世界的可笑做法,是想用一种确定性来逃避未来不确定带来的恐惧感。
它会造成哪些危害呢?一旦事情处于意料之外,自己就会觉得挫败,甚至焦虑、愤怒、沮丧,就好像世界在跟自己做对,一股死能量袭来,让自己处于消极情绪之中。“应该”思维让我们关注在做事的手段上,而忘了真正的目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问题都有许多的解决办法。
其实每个人既是伟大又渺小至极,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但每个人又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辉煌的功绩。这个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任何事物的发展发生都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应该”思维让自己陷入僵化的虚幻中。我们的自以为是永远是客观发展规律中的一点一滴,没有人能完全看清看透和掌控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保持谦卑和开放的心态,才“应该”是正确的态度。
正确的姿势是什么呢?“应该”是一种预测,用可能和希望就能换来完全不同的思维和心态,事情可能和希望发生,但我也可以接受事情没按照我的意愿进展。
这两者的本质不同点在于:应该是把责任推给了外部环境,事情没有如期发生和我无关,我不需承担责任,也不需从中吸取教训。而希望则代表了尊重客观,是一种进取和开放的姿态去迎接不确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