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我一直活在自己设定的执念里,比如《致橡树》和《再别康桥》曾经出现在课本相似的位置,而且都是我钟情的类型,所以我就顽固地以为这两位作者应该是同时代的人,至少他们是朋友,一个人不在了,另一个人也就没有了;还有北岛,因为他和海子,顾城都是当代著名诗人,于是我就想当然地以为他也自杀了!奇怪的是,这种执念坚持了这么多年,竟然未露出任何破绽,直至我遇到了桑恒昌先生,一位当代伟大的诗人,我对诗人的认知才回归现实。原来还有那么多我不认识的诗人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但不是所有优秀的作品都适合选放到课本上,要考虑读者类群;原来课本上的一些作者可能就在我们未知的某个角落默默地生活,但他们彼此之间未必有过交集;原来越是文学大家越接地气,越能走进普通人中间……认识了桑老师,我才逐渐梳理清近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才发现诗歌的世界如此高远,才更加感受到诗歌动人心魄的力量,也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在诗歌圣殿里扫地的僧弥……面对“诗人”这个称谓,我羞得无地自容!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一种缘,是偶然也是必然,每一个结果的背后都是我们过去或当下有意无意的选择。就像我和舒婷,相知了几十年竟然未曾谋面,而我刚刚遇见桑老师却能相知相伴。天时地利人和,说不清的机缘巧合,我们就遇见了。其实回想一下,自己的幸运主要源于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倘若我不喜欢诗歌,第一次读到桑老师的作品时,我不会怦然心动;倘若不够执着,我也不会顺藤摸瓜,四处搜寻老人家的作品,打探他的安身之所。要说幸运,也确实有几分,恰好他就来过我的小城,恰好小城里就有他的朋友!可要不是因为热爱诗歌,我又怎能和他的这些朋友对接,要不是因为执着,我又怎能接触到他本人!然后,因为真诚,桑老师送给我几本他的诗集,也是因为真诚,我把我们诗社师生的读后感亲自送到他手中……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他便成了我最敬重的亲人。桑老师,他是真的可敬可爱,总想叫人捧在手里,挂在心头,这样的感觉曾在袁隆平老人家的身上有过。他是人间的珍宝,我愿竭尽心力为他祈祷:请让他多陪我们走上一程!
现在,拜见桑老师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忘不了,临去之前,他谨慎打听我的车次,耐心为我规划到达他家的路线;忘不了,他支撑着刚刚有些气力的身体,在大门口默默张望的身影;更忘不了他为我斟茶送水,和我倾心交谈,甚至还叫来小曼姐姐(济南的才女)陪我吃饭游玩的温情;还忘不了,离别时,他为了帮我消暑,将一把珍贵的折扇悄悄送到我手中……想起他曾经多舛的命运,几次死里逃生,痛失相依相伴的妻子,真让人心疼;想到他受万人敬仰,有爱女陪护,有学生牵挂,有文友守望,又深感慰藉。人有见面之情,见他之后,就越发觉得疼惜,毕竟他是一位老人,一位因身体原因需要长期居家的老人。女儿因为爱他,把他管得很严,他是否会像孩子一样,也期待别人带他出门,去呼吸外面自由的空气,去看他写过无数遍的泉,去登他隔窗相望的山,他是否也希望能有知心的人形影相伴……
和正能量的人相处,浑身都是力量,短短两个小时,如醍醐灌顶,诗词的圣殿终于向我打开了一扇窗。何其有幸,纵使身有千金,也未必能有机会得到这样的教诲。离开时,我依依不舍,一别之后,不知何时再见!两个小时的车程并不遥远,没有隔着千山万水,可却隔着俗世的人间,作为社会人,缺乏自由身,我甚至天真地幻想,要是再克隆出一个他,放在我的小城该多好!他是英勇的军人,豪迈的诗人,伟岸的丈夫,可爱的老人,他是上天为我留下的人生路标,是我探索诗歌矿脉的活化石。或许只是单向奔赴,或许永远追不上他前行的脚步,可紧随其后,便能捡起一路芬芳。他的情怀,他的灵性,他的肝胆人生,他的血泪文章,可以让我血脉奔涌,也可以让我心如丝绸!不是仰慕他头顶的桂冠,只是喜欢他骨子里的性格,不是倾慕他举世无双,只是他身上有和我同频的磁场!
相遇太晚啊,有限的时间,可否够我陪伴一名伟大的诗人?起步太迟啊,贫瘠的文字,可否供我对接一个有趣的灵魂?平舒,泉城,从前曾有多少距离?草根,桑老,未来还有多少缘分?我只管把心捧出,朝圣无法绸缪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