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一处大型的OUTLET开业, 翻翻朋友圈,领教了开业当日的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想想十几年前的Black Friday Eve,凌晨驱车2个多小时去美国,挤在人头攒动的购物人潮里,站在寒风瑟瑟漆黑的夜里,还无比兴奋的购物狂如今怎么这么老实的呆在家里看着他人的热闹呢? 难不成是自己老了嘛。
三个星期后的一个周末,为了证明自己还年轻, 还有好奇心 ,还有热情,决定体验一下村民进城的兴奋。
走进Mall里,除了步道中间摆放的艺术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作品是用recycle材料制成)让我驻足外, 左右环顾一下四周的店面却还是感觉千篇一律,满眼都是熟悉的品牌, 同样的装修 , 同样的布局, 同样的风格,同样的货品…除了一家专营Hockey用品的商店算有特色,其他的商店完全吸引不了我。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失去购物的冲动,是因为工业化下大量的吞并,产生出的大量的重复,大量的粗制滥造。个性化,精益求精的产品越来越少。
当然想想这些年在中国电商冲击下,关闭的商场,倒闭的商铺比比皆是,零售业的惨淡经营和不景气…我们还有勇气开这么大型的商场,10月底还有另外一处大型的商业区即将开业,只能庆幸虽然垄断还在继续, 但也许加拿大的传统经营模式还能在夹缝里求得一线生存。
又是一个周末,无意中走在一个旧的街区, 因为难得暖暖的太阳出来,便放慢自己的脚步,推开每一间小商店的门走进去。发现原本匆匆路过的每一扇门里面,都有着无穷的乐趣。
比如这家,一个罗马尼亚人经营的,倔强的沿用传统发酵手法烘培的面包的面包房。闲聊几句之后,抱着新鲜的面包走出来。
继续往前,走进一家礼品店,里面的所有货品都是老板娘精心摆放布置的,非常整洁,温馨。
因为没有需求,所以没有买任何东西,但是聊天中,老板娘得知我在多伦多国家艺术馆买过一只跟她卖的印有EMILY CARR 一个系列的GUSTAV KLIM D的《kiss》的杯子时, 一下跟我打开话匣子,没有任何购物的压力,只有交流。尽管两手空空离开,老板娘还是笑着目送我出门。
继续走,推开一扇不起眼的小门,竟没意识到里面藏着大世界,这是一个教学,设计,加工,连带销售各式Jewelry的首饰店。小巧玲珑却玲琅满目。
两位漂亮的店员停下手里的活 ,问我需不需要帮助,我说我只是闲逛进来的,他们还是跟介绍了老板已经做这个行业25年了,她们自己也在空闲时教授JEWELRY DESIGN 的课程,而且他们也很喜欢这一行,并且大方的让我给他们合影。
真的被他们的热情打动了, 心一下软着陆在这间小店里,一低头竟然发现了我喜欢的红珊瑚耳环,她们跟我解释说原料来自意大利,是由温哥华的一个设计师设计并的加工的,还有设计师的签名,绝对的独一无二。
话不多说,就算给自己一个奖励,奖励自己还有购物的热情, 还有爱美的心吧。欢欢喜喜拿着面包,带着耳环回家。
购物到底是什么呢?不单是冰冷的电脑页面,不只是需求,是一些亲切的话语,是一张笑脸,是一场交流,是一种体验,是一段记忆。。。是在满足供需要求以外,推开的那一扇扇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