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脑海里一直琢磨着前两天看南怀瑾先生著的《论语别裁》中有一句话给我得印象特别深刻,原文大意就是大愚之人实质等于大智之人。要是放在以前,我可能并不能太了解这句话的真意,直到发在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儿,确实让我参悟很多。
一件什么样的小事儿呢?开讲之前,在这里这要先批评一下我的父亲,以前对他都是表扬和敬佩,但是他有一点不足之处,我认为也是需要批评的。
父亲喜欢开玩笑,尤其是喜欢跟小孩儿开玩笑,但是开的却是“大人”才能承受的玩笑。例如,大外甥来我家里玩了,父亲作为姥爷,却总不会说一些正确表达自己心里高兴的话,而是每次都是正话反说,”怎么又来我们家了?“,”又来吃我们家的好吃的了?“,“怎么一到吃饭时就来我们家?”,”我们家的好吃都让你吃了“.....他不仅针对我大外甥一个孩子这样说,只要是他孙辈的孩子们来我们家玩,他都会对这些小孩子们开这些玩笑,但是孩子们小,就容易当真,因而就不太喜欢他,甚至害怕他。而其实,他比谁都喜欢孙辈的孩子们来家里,有好吃的也是比谁都先拿出来。
所以说,父亲就是典型的不会做好人的这么样的一个人。明明好心,却总是让人不领情。但是父亲的这一招对我的大侄子--小表哥家的亮亮,却不管用。无论怎么开玩笑,开怎么过了的玩笑,亮亮照样吃的欢乐,跟没听见一样。几乎每次父亲要开玩笑时,我基本都会赶紧制止他,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年龄再小,大人的话,他们也都是能听进心里去的。而且吃饭时跟孩子开这些玩笑,把孩子弄闹了,不能好好吃饭不说,还会哭闹,让一大家人吃不成饭。但是父亲就是不管这些,从这一点来看,俗话说的那句”人越老越像小孩“的话也是真不假。
可是,这个十一假期在家时,我发现父亲的玩笑对大侄子是不管用的。任凭父亲开怎么过火的玩笑,大侄子跟没听见一样。而且还会用着”迷茫“般的眼神回看父亲几眼,然后继续该吃该喝,甚至是”大吃大喝“,吃饱了后就会自己拿着手电筒照着路回家了,也不需要我们大人送。往往,第二天还会继续来,照样”大吃大喝“。再看我父亲,都变成了”自娱自乐“,开上一通他所谓的好笑的玩笑后,无趣的自己吃自己的饭了。对大亮亮一点没有造成”伤害“,远没有逗外甥时,把外甥逗的乱跺脚时让他乐;远没有听说另一个哥哥家的小姑娘因为害怕她的这位舅爷爷而不敢来时让他乐。
不得不说,真是高手之外更有高手啊!而这位高手也许就是因为不懂而战胜了你!由此,启发我开始辩证的去看待我们人生中所谓的智与愚!而且当读到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阐释孔子言论中大愚同大智的一段时,自己再认同不过了:一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他会如青天上白云,如水中的浮萍,任由风吹水荡,内外皆无所伤。同样的,一个大愚之人,外人也是伤不到他的,包括他自己也不会伤害自己,因为他压根想的就不会太多,自然烦恼也不会有太多。
如此,反问自己,我们何不也像他们一样享受于当下呢?自我是个什么样,就接受个什么样呢?!若真的这样做了, 难道不是为自己不求上进找理由?但是,再反过来想,谁敢说刻意追求来的”智慧“不是夹杂着无尽的烦恼呢?谁又敢说与生俱来的”不如意“不是天赐之大德呢?
一番思考之后,发现,其实无论我们的人生无论怎么选择,或者怎么做,都没有错,关键是,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刻,我们能否都能真正做到心安理得!
做到真正的心安理却并不容易,它需要的是大智慧,如果没有大智慧,有大愚也行,却不能天天怀揣着“小聪明”自以为是的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