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遗卷四(一四) 【原书补遗卷四·五二】
近日闺秀能诗者,往往嫁无佳偶,有天壤王郎之叹。惟吾乡吴小谷明府之女柔之,适狄小同居士;绍兴潘石舟刺史之女素心,适汪润之解元:皆彼此唱和,如笙磬之调。小同幕游在外,吴寄云:“伊人踪迹又天涯,小别无端感岁华。千里迢遥此寒夜,一般清瘦共梅花。孤桐入爨声难辨,美玉求沽愿久赊。不为封侯缘底事,纪游诗卷向谁夸?”小同答之,有“几行新句机中锦,一瓣幽香雪后花”之句。潘《寄外》云:“瘦影新痕杨柳枝,杏花十里送春时。须知吟咏无闲笔,那向妆台更画眉。”《哭姊》云:“彩笔长辞咏絮人,砚池妆阁久生尘。瑶阶明月空如水,更有何人立满身?”俱一时传诵。
天壤王郎,汉语成语,意思是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出自《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晋代时期,有名的女中豪杰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由于她的才学比王凝之高,十分不称心。叔父谢安经常安慰她,希望她不要轻视他,夫妻要和睦相处。可谢道韫还是忍不住叹息:“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原意是谢道韫在家里长辈面前表达对丈夫王凝之的不满。
吴玉墀,字兰陵,号小谷,又号二雨。吴焯子、吴城弟。清浙江钱塘人,藏书家。乾隆庚寅(1770)顺天举人,官太平教谕,迁贵阳府长寨同知。
吴柔之,清女诗人,字小裴,杭州钱塘人。吴玉墀女,浙地狄小同之妻。
狄小同,吴柔之的丈夫,清代诗人。(资料缺)
潘汝炯,字石舟,浙江绍兴人。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拔贡。历任江西临川、信丰、广昌等县知事,官至广西上思州知州。工古文辞,著的《石舟文剩》。乾隆五十二年庚辰(1787),终养归家,时年五十一岁,为官二十二年。
潘素心,(1764—1847后),字虚白,号若耶女史,山阴(浙江绍兴)人,潘汝炯女,汪润之妻,清乾隆至道光年间重要的女诗人。著《不栉吟》三卷、《不栉吟续刻》三卷,曾为多部闺秀诗集选诗做序。
汪润之,字雨园,浙江钱塘人。乾隆已酉恩科解元,嘉庆辛酉进士。十八年,以侍讲学士任福建学政,著有《漱艺堂诗稿》。其妻潘素心,字虚白,会稽人,号若耶女史,知州潘汝炯之女,为袁枚女弟子之一。
笙磬,汉语词语。释义: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周礼·春官·眡瞭》:“眡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郑玄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大射礼》曰:‘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钟。’”指一种乐器,磬,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2、笙和磬。指两种乐器。唐·李绅《过梅里七首家…今列题于后。忆东郭居(效丘迟)》:冠緌身忝贵,斋沐心常祷。笙磬谅谐和,庭除还洒扫。《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笙磬同音指音声和谐。后比喻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赞》“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桐爨,音tóng cuàn。汉语典故,出处《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以“桐爨”喻良材被毁或大材小用。爨,本义是烧火做饭。与这个意思相关的,都可叫做“爨”,如古代称厨房为“爨室”,煮饭的大锅叫“爨镬”。“孤桐入爨声难辨”,意思诗说,狄小同孤身在外,虽然是优秀人才,但未必有蔡邕那样的识材之人。
美玉求沽,汉语典故。语出《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音yùn dù,收藏物件的柜子)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美玉求沽愿久赊”,意思是说,希望美玉(喻自己)能够卖出去,但实现这个愿望却很遥远。赊,此处作“遥远”解。
缘底,音yuán dǐ,汉语词语。意思是因何;为什么。后蜀·阎选《八拍蛮》词:“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机中锦,典故“机中锦字”,指晋窦滔妻苏蕙所作织锦回文《璇玑图》。该典故出自《晋书·卷九十六〈列女列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织锦回文《璇玑图》, 841个字(正中的“心”字为后人所加,原840字),纵横29个字的方图,可以任意地读,共能读出3752首诗,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之情。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清代的女诗人很多。清末女诗人施淑仪编撰的《清代闺阁诗人征略》一书收录了清代女诗人1274人。既然有如此多的女诗人,自然就有不少夫妻诗人。夫妻诗人,琴瑟和谐,笙磬同音,真乃人生之幸,只是于今已越发罕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