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救荒史》笔记

一. 灾荒实况

1. 远古传说和殷商时代:“尧舜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商自成汤至盘庚,五度因水迁都。

2. 两周:八百六十七年,显著灾害八十九次。

3. 秦汉:四百四十年,灾害三百七十五次。

4. 三国两晋:二百年,遇灾三百零四次。

5. 南北朝:百六十九年,灾害三百十五次。

6. 隋朝:二十九年,大灾二十二次。

7. 唐:二百八十九年,受灾四百九十三次。

8. 五代:五十四年,天灾五十一次。

9. 两宋:四百八十七年,灾害八百七十四次。

10.元:一百余年,受灾五百十三次。

11. 明:二百六十七年,受灾一千零十一次。

12. 清:二百九十六年,受灾一千一百二十一次。


影响因素:1)朝代越往前统计数据的不全

                    2)朝代往后,国土疆域的扩大

                    3)统计者自身对统计数据选取的误差

灾荒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更具体见书中统计):

1)普遍性:时间,无年不灾无年不荒;空间,无处无灾,无处不荒。灾害最多为水旱灾,宋以前旱灾最多,宋以后水灾渐多余旱灾(清旱灾最多)。且按汉以后统计,灾荒几乎4月便有一次,而水灾和旱灾两年便会有一次。

2)连续性:灾荒之间具有相互关联,大旱之后常有蝗灾;水灾之后常有瘟疫。

3)累积性:巨灾之后没有补救良术,每次遭受巨创之后,元气愈伤,防灾能力更弱,使得灾荒循环,灾害扩大。

二. 灾害成因

1)最主要社会经济结构内部矛盾,无法提高社会生产力(俗点就是昏君、贪官的残害)。

2)自然环境: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分布不均匀会容易导致水旱灾害,水灾当然还受地形地质影响。

特别注意是,蝗灾和气候密切相关。“飞蝗的卵和螟的幼虫,都隐藏在地下及稻根深处,它们的发育成长,有赖于温度的增高”,“连年旷旱,气候干燥的话,蝗灾就会蔓延继起”,所以蝗灾盛于夏秋之间。风力对蝗灾蔓延有极大影响。

3)地理环境:黄河水灾举例,黄河上游地势高,只有剥蚀而无沉积,又携带大量泥沙,过了河南孟津以东,出山岳入平原,流速骤减,河床逐渐淤浅;若水势泛滥,自然四处决溢。

地质学地震说:“地球的外壳,是由各种岩层构造而成,个岩层凹凸处甚多,他们相交地方,都有明显分界,这就是地下隙脉。这种隙脉构成各种地底隙穴,常遇到抵抗力较弱地方,就发生倾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几年做珊瑚玉工厂,跑了很多地方,也买了很多的珊瑚玉原石,从国内的原石料商再到印尼珊瑚玉一手矿源。 刚开始去矿区的...
    吾叔阅读 7,374评论 0 2
  • Jimmy的故事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能够直面自己的问题,不再逃避、忽略和自欺欺人。 我很早以前就意识到,当我和身边...
    史妍阅读 2,383评论 0 0
  • 游戏开始,越来越好玩了!
    零贰O2阅读 1,527评论 0 1
  • 自从做中脉以来,感觉自己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也由此从内心里深深地爱上了她。 中脉文化的使命:打造曲线身材...
    朱红霞_7c4f阅读 2,5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