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05阿拉伯人挑战奥斯曼统治

十行采集:

1.叙利亚的阿兹姆家族统治者们明显只考虑个人和家庭利益,总督艾斯阿德帕夏所建的宫殿AzmPalace,是他滥用权力的体现。这座宫殿始建于1749年,至今仍矗立于大马士革古城。

2.从表面上看,奥斯曼帝国成功地将阿拉伯世界纳入了他们的帝国,统治范围从阿拉伯半岛最南端延伸到非洲西北部摩洛哥的边境。

阿拉伯人普遍接受奥斯曼素丹为他们的合法君主。他们所期望的回报是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伊斯兰价值观的维护。

3.在奥斯曼帝国最初的几个世纪中,阿拉伯人被排除在高级职位之外,这些职位,是留给那些通过“男孩征募”招来的奴隶精英们的。

到18世纪中叶,地方的显贵们升入了行省行政体系的最高级。阿拉伯世界的地方领袖崛起,伊斯坦布尔的影响下降。

4.阿拉伯世界离伊斯坦布尔更远,中央政府不愿动用军队和资源镇压小规模叛乱。伊斯坦布尔更关心的是来自维也纳和莫斯科的挑战。

1699年,奥地利人击败奥斯曼人,并通过《卡洛维茨条约》使奥斯曼人遭受了第一次领土损失,这让帝国范围内的地方挑战者更加大胆。

5.各地地方统治的性质差异很大,给伊斯坦布尔的权威构成了多样化的挑战。

6.巴勒斯坦北部和埃及的实际统治者扎希尔·欧麦尔和阿里贝伊,曾于1770-71年对奥斯曼帝国发动了250年来最严重的内部挑战。

但是,奥斯曼人对阿拉伯领土上的臣民仍然存在巨大的信仰影响。马木鲁克将领在最后关头倒戈使得叛乱功败垂成。

7.伊本·阿卜杜·瓦哈卜于1744—45年间,与阿拉伯半岛中部的沙特统治者穆罕默德·本·沙特会面并达成一致,通过《迪尔伊叶协议》确立了清教式运动的基本原则,后来被称为瓦哈比主义。

8.瓦哈比主义奉行绝对的认主独一论,憎恶圣人崇拜,将主流的逊尼派穆斯林宗教行为定性为多神崇拜,这直接挑战了奥斯曼帝国的宗教合法性。

9.1802年,瓦哈比派袭击了伊拉克南部圣地卡尔巴拉,并制造了大屠杀。

1806年,瓦哈比派吞并了希贾兹,控制了圣城麦加和麦地那,并禁止奥斯曼朝觐团进入。

10.奥斯曼人缺乏财力和军事资源,去实施从伊斯坦布尔向希贾兹的远征。


一行精华:

阿拉伯世界的地方领袖崛起,伊斯坦布尔的影响下降。各地地方统治的性质差异很大,给伊斯坦布尔的权威构成了多样化的挑战,包括政治上的独立和反叛,以及宗教形式上的革命和冲击。


触动,反思,改变: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奥斯曼帝国对于阿拉伯世界的统治,实在是时间太长了。即便这种统治只是名义上的,各路地方豪强势力依旧会在力量逐步壮大后蠢蠢欲动。

当中央政府越来越多地显露出军事上的疲态时,各种叛乱和冲击自然层出不穷。

相比于中国历史上的藩镇割据和叛乱,阿拉伯世界最大的不同是宗教信仰流派的影响,由此导致的动乱与仇恨,时至今日都难以化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