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秉持人定胜天观念者,必然会把善于从外物中寻求真理的西方哲学奉为圭臬。这样一来,在自然面前,人类就会以改造者的身份颐指气使,而人间的许多悲剧也由此会纷至沓来,不绝如缕。
仅仅将儒家视为系统的伦理观念并不准确。先不说其一向主张必须从修身开始,进而建设一个大同世界的抱负与情怀。单就孔子为世人清晰界定的仁道概念,就足以让后来者为此称诵千年。个人坚持走的正路视为仁,人类共同走的正路就是道。细想起来,一部人类史,千万年来确实就是沿着如此花开两枝的道路一直在蹒跚向前。
事实是,事关万物存在意义的终极追问,很多东西是没有答案的。但既然生而为人,就不能因这样的沮丧结果而放弃对生活的关注与审视。毕竟,漫漫人生路长,倘若缺乏罗盘在前面指引方向,四处飘荡之下,谁也无法保证能安然的存在于这血火交织的修罗场上。
于微观层面上,正是由于个体坚持对周遭环境的质疑与批判,才使得自警与自醒成为可能,不加检点的人生毕竟不值得一过。对此,笛卡尔的观点是,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去怀疑所有能够被怀疑的东西。因为,如果有神存在,这个世界就是一座兵营。倘若没有神存在,人类的一切就都是自娱自乐。置身于如此两难的境地,人再不作出一点主观努力,确实是对本该随风起舞的生命最为深切的辜负。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不过,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经验是,基于功利的种种想法,充其量叫念头,而不能称之谓是思考。正如因利益纠结而产生的烦恼,不能将其定义为痛苦一样。
还想说,号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假若只能产生大量的精致利己主义者,那么,所有为此推波助澜的人文建筑就需要为自己的存在辩护。须知,人是最终的目标而不是现实的手段。
倚天观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话只能说到这个份上,至于其它,还是请所有阅读此文者自己去慢慢体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