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清朝有个康乾盛世,明明是在时间上一直延续下来的康雍乾时代,人们却只承认康乾盛世,独独把雍正从里面挖出来,以示在这个“暴君”统治之下的时代绝算不上什么太平盛世。
其实,雍正在位十三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一扫康熙晚年的积弊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这样一位励精图治、致力于富国强民的皇帝,为什么却得到一世恶名?
康熙统治期间,解决了长达八年的三藩分裂战争,收复了被郑经割据多年的台湾,驱逐了占据黑龙江地区的沙俄势力,平定准噶尔部蒙古贵族分裂势力的动乱,这一些仗打下来耗费了大量的银子。另一方面朝廷内贪污成风,私自动用国库银两竟高达上千万之巨,造成了国库的“亏空”。国库里没有银子,就得增加赋税向老百姓要,要到后来康熙都觉得老百姓太苦了,于康熙五十一年下旨“永不加赋”。国库只存银七八百万两,而又不能“加赋”,晚年的康熙已是心力不济,不仅不再致力于肃贪,反而认为“若纤毫无所资给”,则“居官日用及家人胥役,何以为生?”
这就是雍正接手时的财政现状。
雍正45岁登基,在位13年期间,勤于理政、肃贪养廉且国库充盈,他的艺术品味精致典雅,精于书法,文采风流。雍正常夜间挑灯批谕奏摺,此次展出的每摺朱批中,少则数十字,多则千字,洋洋洒洒,全是亲笔批示,让人叹为观止。从中可看到他惩治贪污,倡行廉政,赏罚分明。
雍正年间声势浩大且穷根究底的惩治贪腐行动,基本清除了康熙朝后期的腐败弊病,对官场侵贪的积习,给予了沉重打击,一举刷新了大清朝的吏治。至雍正末年,户部银库积蓄多至6000余万两,是康熙后期国库存银的八倍多。当时记载称“仓庾皆充实,积贮可供二十余年之用”,国家财政窘迫的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雍正留给乾隆的遗产却是实实在在的。比银子的数目更重要的是,雍正给乾隆留下了一个相对清廉、高效的行政体系,为乾隆能够当一个“慷慨宽厚”的明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所以,有史学家说,没有雍正十三年,就没有后来的乾隆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