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主动才有效,大脑运作也是如此。
——题记
YOYO自从上小学以来,总是要问我“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背诗”“为什么要描红”“为什么要乘法表”……那些曾经在我看来,理所应当要去做的事情,在10后的他们看来,先要问个为什么。
昨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现在浮于我脑海中的画面是,祖母的外婆,为了供养祖母姐弟三人上学,在田里劳作的情形。祖母的父亲、母亲因为特殊年代斗争问题,相继在祖母3岁、8岁时离开人世。他们姐弟三人成为孤儿,是祖母的外婆拉扯他们三个长大。
祖母爱读书,为了能继续读书,她在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问:“你同不同意我继续上初中?”上个世纪50年代,正是全国扫盲运动开展之时。尽管祖母已经17岁,她还是想能够继续上学。相亲了几个,大都因为上学问题,无疾而终。最后出现在18岁祖母身边的王子是我祖父,同样是孤儿,不同的是祖父一路受到组织培养上了很多学。毕业后,他先是在地委讲师团当理论教研员,后来也在中学兼职教书。
祖父同意祖母继续读书的想法。现在想来,祖父26岁,那个年代是一个标准大龄男青年,能找到一个如祖母般肤白个高大长腿的女子,又如此好学上进,那是上天对他这么多年拼了命努力活得更好的嘉奖。
到我父母一代,看到读了那么多书,拥有那么多知识的人,上山下乡,并未因为读书改变生活状态,他们于是大都初中毕业,有的甚至没毕业就去参加工作了。所以,我的父亲始终无法学会与自己共处。无处安放的内心焦躁与生活压力,他的选择是买醉。儿时的我,每周都会看到父亲酩酊大醉四五次。那时候县城的路灯也没有那么多,父亲一次因为喝得太晚太醉,直接掉进了沟里,腿瘸了一个月才好。
轮到我和弟弟,走的是一条和普通学子一样的路,我们一路读书,考试。我们并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比其他人学习好,但是我们都不约而同选择读研,考公务员。弟弟比我运气好,总是能够做到我做不到的。我总是很拼很努力在学,进入出版行业,进入互联网行业,生怕自己有一丁点儿的落后。
我现在已经36岁,回头看自己读过的书,那些曾经被父母逼着放弃的化学、生物知识,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复活了,伴随着我学习脑神经科学,研究人类进化,研究生物心理学。正所谓,凡事主动才有效,我们的大脑运作也是如此。
每当孩子问我读书类的话题,我会给他讲上面的故事,讲家族中一代又一代人读书的趣事,或者读不好书的趣事。当然,如果可以把孔子、陶渊明、“建安七子”、曹操一家人、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一家人、王阳明等等,他们读书的趣事讲给孩子,带给孩子的一定不仅仅是视野上的更上一层楼,而是对读书深刻的认知。
有一天,YOYO特别好奇的问我:“妈妈,我们祖先为什么要从树上下来?”我觉得这孩子有点儿上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