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日記,三十】
教育教學中能非常明顯得看到動機給學生帶來的巨大變化。然而對於動機的研究目前依舊停留在觀察分類的初始階段。於是我們很容易受到偏見的影響,先入為主地以為興趣是決定動機強度的支配性因素。然而,通過教學中的嘗試,我逐漸認同了挫敗感對於激活動機的有利作用。學生在習得新知識的過程中,若知識結構簡單,答案單一,沒有挑戰性,那麼他們會很快喪失學習動機,如果任務過於複雜和困難,無法建立和已有知識結構系統的鏈接,那麼他們也會馬上放棄。因此,將任務分解為不同的分支,彼此互為支撐,主觀上的好處就是讓學生能夠依據個性喜好選擇,同時客觀上人為的降低了整個過程的學習難度和強度,並且營造了個性化的,多元化的話題研討氛圍,為下一步的互動打下基礎。在具體操作中,教師需要營造讓學生經歷挫敗的學習經歷,讓她們遭遇挫敗,在良好的學習氛圍支撐下重新振作,尋求幫助和自我鑽研,並最終為整個學習團體的任務目標達成確實地提供幫助。這樣的心理活動過程對學生而言要比單純接受知識,背誦複習要有效得多也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