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曾到过湘西,只是从电视的屏幕上听到了那潺潺的水声,看到那默默得站立在水中的吊角楼,以及那头上包裹布彩色布条,身上戴着叮当着响铃子的凤凰姑娘,还有那清澈的笑容。
第一次读《边城》,朦朦胧胧,却觉得淡而美。
今天,当我回过头去看边城时,觉得作者所描写的乡村生活,本就在自己过去的生活中,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往回头看了,似乎这本不该是属于我的想法,但再次读它时,我想到了这些。
暑假,我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在城里呆了近一个月,由于刚到城里住,有点新鲜,但不久便觉得县城较小,人太多,天气又很热,我们便一起回到了老家。
我一回到家,便调皮地吵着,“每次洗澡有得在烧水,总爱停电,电视老是转播不好…….”,奶奶就笑着大声说,“那好,你一个人回到城里去,我们在家呆着。”我就偷偷地笑,爷爷也笑了。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的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好象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每天,我尽早得起床,而奶奶总是比我先起,不过我觉得长大了许多,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总让他们催我起床了。白天,我要么呆在房间看书,要么帮着爷爷奶奶做点小事,而他们就忙着一些杂事,关于鸡,关于蔬菜,要么就是邻居们闲谈着。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偶尔担心一下我哦们这几个兄弟姐妹。白天,夜晚就这样交替地进行着,我却有时在家翻箱倒柜,我想时间的流逝尽如此地简单,当夜晚来临,才觉得应该抓住什么,而一切有不是那么得迫切,如此平凡,却不想去改变。
“祖父一到河街上,且一顶有许多铺子上的商人送他棕子与其它的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而翠翠的爷爷认为这是别人的血汗钱,不应该这样下去,于是,把一手钱哗的想长竹筒口丢去。
我在家过了些日子,家家户户都忙着收田里的谷子。爷爷奶奶从去年开始,就没有种田了。年纪了,每次总要费很多力才能把那写大米弄到柜里,而过去那些收获的日子,总有村里很多的年轻人帮助我们。我们家自过意不去,奶奶就忙着给人煮煮饭,每当邻家打谷子时,挑老蚕的季节,就忙着帮别人挑条。人与人之间的情意,就这样在真诚之中流动着。
乡间人的善良也许是共通的,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沈从文所诗意描绘的这个边城的风俗人情,在今天,我们依然能找到它的影子,它不仅仅在湘西,我想它在美一个善良人的心中。
不久,幺公也要打谷子了,我也到田里割了几次,觉得既新鲜有挺累的,不过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将那满田的谷子收回家中,自然少不了晒。家家户户的房外都有较宽的坝子,专门堆放谷物。幺公的谷物也堆放了尖尖的好几堆。幺公是个聋哑人,可人挺聪明的。村里什么技术型的活头找他帮忙,还学会了打麻将,屋里的灯泡线也会弄几下,也许上天真的很公平,没有语言的交流,到也活的快乐自由。
一天夜里,我依旧睡得很晚,但坝上的微微作响声吵醒了我,有人的说话声,偶尔雷声。原来幺公的谷子,还晾在坝上,爷爷奶奶和幺公正忙着给它铺上薄膜,我本打算起来,但听爷爷说已经差不多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的叮叮当当,夜有平静下来,而只有那不大不小的雷声,还有紧接着一串串丝丝的雨声,而我则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如果此时在山道中行走,该是如何一番感受。
乡村的生活无法抵御自然的力量。半夜里,当大多数人在睡梦中时,我们这家子正忙着抢手谷子,也不仅仅如此吧“一切皆是命,可怜顺顺那个大老,相貌一表堂堂,会淹死在水里!”在自然面前,人们也会很无奈,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一切仓忙结束。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记得去年春节,我和哥哥一起在黑夜里行路,我心里仍有一丝害怕,紧跟在哥哥的后面,然而因为前方有我们应该到的地方,有家人的等待,就只顾朝前走去,身后的担心,黑夜的可怕,似乎比起来显得很渺小。
翠翠就那样在那里默默得守着渡船,受着那份若近若远的希望,寂寞,孤独都可以忍受,如同在黑夜间行路,因为有前方,有等待,所以就继续向前,把一切留在身后!
边城,那个在城市边的地方,发生着些什么呢?是那个被善良人的情感所纠割的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是简单而平静的生活画面…….也许远远不止这些,它们都被沈从文留下来了,留给我,留给无数个乡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