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鄂温克族,额河右岸,迟子建文,笔绘奇传。狩猎骑射,传统俗习,现代文明,交织其间。 老艺人言,传授心法,家族故事,感动人寰。 文化传承,责无旁贷,共筑民族,精神家园。
七律·赞《额尔古纳河右岸》
鄂温克族水潺潺,右岸生民故事传。
山野森林藏秘境,村庄岁月映炊烟。
文明碰撞情难抑,文化传承志更坚。
迟子建文生态好,额河发展谱新篇。
作品简介———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中国作家迟子建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2005年出版。这部小说以中国东北边疆的额尔古纳河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三代人在河流右岸的生活故事,反映了中俄边境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民族风情。
小说的主线围绕着主人公瓦利亚的故事展开,她是一个俄罗斯族女性,从小生活在中国东北的额尔古纳河边。瓦利亚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婚姻和家庭变故,她的生活经历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也映射了整个地区在社会历史巨变中的沧桑变迁。
小说通过瓦利亚的家族成员和周边人物的命运,展现了中俄两国边境地区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冲突,以及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额尔古纳河右岸》以其丰富的地域特色、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读者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
迟子建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中国文坛的最高荣誉之一,表彰了她在文学创作上的杰出贡献。《额尔古纳河右岸》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赞美诗
在广袤的东北亚大陆,有一条河,它如同一条蓝色的丝带,蜿蜒穿梭在苍翠的山林之间。它的名字,额尔古纳河,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诉说着自然与生命的赞歌。而我,要将最深的敬意和赞美,献给它右岸的那片神秘土地。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块未被现代文明过度雕琢的净土。这里,森林茂密,河流清澈,野生动植物繁多,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每一步走进这片土地,都能感受到大地的呼吸和生命的脉动。阳光透过繁密的树叶,洒在青苔覆盖的岩石上,闪烁着古老而神秘的光辉。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片草、每一条河流,都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智慧,让人不禁想要停下脚步,静静聆听它们的故事。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还生活着勤劳智慧的民族——俄罗斯族。他们的生活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他们的文化传统与自然和谐共存。他们用双手劳作,用心灵歌唱,将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家园,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仿佛是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这里,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话语、每一道菜肴,都充满了温暖和真诚,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民族的魅力。
额尔古纳河右岸,不仅是自然与生命的赞歌,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这里曾是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他们的史诗般的迁徙,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如今,当你行走在右岸,还能在某些角落发现历史的痕迹,那些古老的房屋、遗址和传说,都在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心生敬意。
赞美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是赞美大自然的神奇与宏伟,赞美民族文化的独特与丰富,赞美历史的深远与深厚。这是一片值得我们去发现、去理解、去保护的美丽土地。让我们一同走进额尔古纳河右岸,去感受它的魅力,去聆听它的故事,去向它学习生命的智慧。
202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