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需要
感受会被外界影响,但是其根源永远出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并正确表达,可以帮助我们取得对方积极的回馈。
无论你同不同意,谈话总是带有某种需要性的。在说话前看清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过分别人的做法或者事件的发生这样的障眼法,很有可能达成和谐互利的交流。
今天晚上,我家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吵。弟弟吃饭的同时剥开了一只橘子,就着饭吃。
这样的行为在妈妈看来是不正确的,她希望弟弟少吃一些东西,多做些运动,将身体养的健健康康的,于是她制止了他,并说你需要少吃,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弟弟吃饭搭配橘子的原因是他认为饭里有红油太辣了,需要吃别的缓解一下。但是他一开口就是大声的吵闹和不服气,于是妈妈制止了他大声的吵嚷,他就憋着生气,把筷子一丢说自己不吃了。
因为妈妈正有工作要忙,她没有注意到弟弟不服气的小情绪,只是随口安慰几句你吃吧吃吧没事就离开餐桌。
我发觉弟弟虽然又开始吃东西,可是过大的动作制造出的声响以及低着头戳弄原本自己喜爱的食物的行为让我知道,他真正的需要并没有满足,也许他有什么其他不开心的地方。
于是我慢慢跟他交流,跟他说,要表达自己的需要,自己在想些什么别人是很难知道的,显然,妈妈还没有认识到你究竟想要什么,你可以去跟她好好地聊聊看。
刚开始是我单方面地说给他听,妈妈需要你平静真心地告诉她你的心情,说出来她才能明白。后来他的动作不再故意夸张,最后他忍不住跑去找妈妈说出自己的需要,原来,他认为吃橘子并不算多吃东西,而是很好的事情。
事后我问他,说出自己的需要是不是心情好了很多,我需要你也平静地跟我讲出自己的想法,我会很高兴。他点了点头。我大概也知道说出自己真实的需要,沟通才更容易达成。
好文节选: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地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