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談文學哲學,還是閒聊歷史,碌碌於生活的大多數人覺得其奢侈而不切實際,竊以為這是文史哲的冤哀,故而於此為其平反,做篇倡論。
前時詩作中有「知會不盡平生歡,落花攜去往事空」一句,化用為題目,取其知會難窮、平生有盡之意。
文學與生活是最貼近的了,先為昭雪。首先,談文學哪里要雅馴到花月春風,又何須古遠至典謨誥訓。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不狹義的說:驚蟄芒種寒露冬至不是節氣曆法的文學嗎?遠志杜仲香附陸英不是中草藥的文學嗎?搖光熒惑青邱常陳不是星空的文學嗎?寧德順義綏化肇慶不是郡縣的文學嗎?更何況是平素的言行談吐書寫文章?
「子曰:必也正名乎」推而廣之,事物不都有了文學的影子了嗎?人類的語言誕生之時,其文學實際上也相伴而生。最早的純語言的文學是詩歌,由無數的人們傳唱著。然而隨後出現了文字,這固然不可不謂是文學的大進步,但是文學也成為了識字者的專利品,至此與群眾出現隔閡,而這隔閡又隨階級化而逐漸加深。奢侈無用就成為幾千年來人們對於文學的印象,可是當真如此嗎?
「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文學策勵生活,「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文學美化生活,「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文學感悟生活,「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文學抒發生活。
從生活最不經意最不足要的各種地方都能體驗到文學的浸潤,古遠至《十三經注疏》《昭明文選》《酉陽雜俎》等精要的古典文學,雅馴到品娛《陶庵夢憶》《桃花扇》《珠玉詞》《小山集》都會變得舒愉。戲曲小說調劑了人生,詩詞歌賦柔和了生命。文學賦予了生活何等的美好!
哲學簡直是不切實際的代名詞,這難道是因為哲學的終極意義是無意義嗎?
哲學需要討論一切存在的事物,而最廣泛最普遍的存在主體就是這個世界,所以哲學難免總涉及一些關乎宇宙人生的問題,這應該是人類在滿足所有需求後或多或少會思考的問題吧?人類誕生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後,約西元前六世紀前後,無論是中國的儒道墨法名醫兵農雜還是西方的智者運動蘇格拉底,整個歐亞大陸的思想家們都在思索:人類社會,自然世界的存在。
東亞儒家文明,歐洲基督教文明,西亞北非的伊斯蘭教文明,南亞印度教佛教文明,美洲大陸的印第安文明,各種文明建立起他們獨特的哲學觀念。
中國幾千年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思想,所以中國人相當注重現世人事,對於世界究竟如何並無太大的關心。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儒家並沒有提供完整的哲學,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沒有哲學,中國人的自然哲源,蓋出自於老莊之道,那是一種虛玄的世界觀,認為「道」是世界的本源。崎嶇隘壑的山陵育化了老聃這虛玄深奧到了摸不清唯心唯物的邊界的哲學。
而海洋文明孕育的古希臘哲學自然與我們大相徑庭,他們對世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自然派哲學家的米利都三傑:泰勒斯推測萬物始源於水,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氣為萬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美尼則提出「無限定者」。後來赫拉克利特斯又說: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最後恩培多克勒以一種政治家的妥協結束了這一切,提出了著名的四元素論。雖然在現代科學看來,這些觀點顯得幼稚,應該是之後德謨克利特斯的原子論差強人意。但這種脫離宗教獨立的思索,顯得自由而理性,系統而理論的哲學也在人類不斷的思辨中發展與完善。
可以說,人類文明每一次的重大躍進都不能忽視哲學的先導作用,哲學認識事物,促使具體科學探索事物,反過來又使哲學深入認識事物,我們生活在這個有無限未知的世界上的,哲學並不是不切實際的。
史學恐怕和文學一樣具有廣譜性,以上述為例有文學史,哲學史,推而廣之還會有醫學史,音樂史,天文史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仲尼雖然說過:「遂事不諫,成事不說,既往不咎」這樣的話,但是我們真的可以就忘記忘記一切過去的事物只把握當下與未來?這未免有些空洞。萬事是出於恒常變化之中的,就像晏同叔的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事物不斷的消逝,新事物不斷地誕生,從微觀的角度說,如化學反應中化學鍵的斷裂與生成,從宏觀的角度說,宇宙裏原恒星的產生和黑矮星的坍塌都是這個道理。介此間,將其歷史記錄下來人們就能發現事物發展的規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一則精妙的道理,以西周思想文化的發展論證之:周武王統一天下分封諸侯後,當時的「天命神學思想體系」統治著人們,後來王室衰微,小國滅亡的殘酷事實打擊人們否決了這個思想,出現了莊子所說:「道術將為天下裂」的情況,後來秦朝統一六國以法家為重,嚴刑峻法使之傾覆,漢朝代之,漢初以道家黃老之術休養生息,最終漢武帝時確立以儒家為宗。從統一的「天命神學思想體系」到分裂的諸子百家再到統一的宗法宗道宗儒,切實應證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記憶是組成一個人重要的因素,歷史使得世界呈現今天的樣子,唐太宗說得是最好的「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一個人做事情總會有經驗的成分在裏面,瞭解歷史等於將世界幾千年的經驗教訓納為己用,賈誼在過秦論引諺道:「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君子當自知!
文史哲的冤哀至此算是講完了,最後我想說:自然科學固然風光無限,引發世界的大變革,但是文史哲也引導著世界的變化,所以諸公在提高自然科學素養的時候,也不妨瞭解一下人文知識,這樣才不會變成一個薄鄙的人,才會全面的提高個人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