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女子跟男子相亲,女子说:我就开门见山吧,想跟我结婚,第一,我有130万房贷,你得还掉;第二,彩礼就少要点,38万;第三,我弟弟要结婚,房子、车子、彩礼,你总得出吧!第四,买房时首付,我借了50万,你得还掉!男子问:那么,你的房子,我能住吗?女子说:当然不能住!男子说:我们两个,不合适!
●人民微博:湖南长沙,女子去新房打扫卫生。竟然发现丈夫和孩子幼儿园老师赤裸裸躺在床上。女子瞬间暴怒,揪着小三头发游街示众,并用她的手机发了朋友圈,让别人来唾弃她!女子质问丈夫,我在医院照顾你爸,你和孩子老师乱搞,良心被狗吃了吗?我说:都已经成了这样,还有良心吗?别再撒气,离了就是!
●做梦,在一所大学里。我的任务,是值班。这会儿,学生正在放学。他们要进入生活区,都得出示一张临时通行证。和我一起值班的,还有两个人。领导交待,每个人的通行证,必须确认照片。等学生出完,已经1点半了。灶上的饭,也不知还有没有。犹豫了下,还是去了灶上。学校灶,更像一条街,都是饭馆式的!
●很想吃米饭炒菜,一路走过去,都卖完了,只有拉条子。有意思的是,有些饭馆,还把拉好的拉条子,都挂在门口。有宽的,也有细的。一直走到尽头,也没有炒菜米饭。回头,这条街道,居然就变成了一列火车。只听到广播员说:值班的人,请把顾客安排到座位上,走道里不能有杂物。既然如此,那就开始工作呗!
●往回走,也有一些旅客,不听劝。但绝大多数旅客,还是守规矩。一路安排过来,就见走道里有1张1张的百元钞票。拣起来,看似真的,却是假的。不过,还是一张一张,全部拣了起来。这些钞票,不是杂物,却比杂物更糟糕。有人就笑:你真没见过钱,假的也拾!我不理他,继续我的工作。拾到后来,竟抱了一抱!
●到车尾,我们3个,就下了车。正往垃圾箱里扔假钞,一声汽笛,火车居然开动了。这才记起,我们不应该下火车的。赶紧往回跑,火车越来越远。我先是追着火车跑,后来心一急,就飞起来了。火车在前方要拐一个弯,我从一大片麦地上飞过去。麦穗子刚长出来,好像在闪着光。我也顾不上多看,很快就飞了过去!
●终于,我飞到了火车站上。然而,问题来了。没有身份证,进不了车站。我的行李,可都在火车上。问一制服女性,这是哪个火车站?回答说南京站!我又问,刚才过去那列火车,终点站在哪里?回答说上海站。有些发懵,我不是在甘肃吗?怎么就到了南京?现在,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摸了下身上,只剩下手机!
●人民微博:河南焦作,二女婿拿出仅有8万块钱给老丈人看病,老人把自己一处宅基地作为补偿卖给他。几年后宅基地被征收,补偿100多万,老丈人却瞒着他把钱都给了儿子和其他4个女儿,二女婿1分钱也没得到。二女婿寒心,将老丈人和4个女儿和1个儿子起诉到法庭,要求拿回补偿款!我说:但愿法庭能还他公道!
●马桥人以独特眼光看世界。神仙府里人,风餐露宿,与自然为友,在天地间悠闲自得,在常人看来,是不思进取,消极颓废,但马桥人却以神仙称他们。马桥人把科学定义为懒惰,他们认为城里人发明一大堆所谓科学的东西代替人类就是懒惰。他们拒绝外面世界现存知识与观念,固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信仰!
●梦婆一词,给精神病人一个如此感性而神秘的称呼,认为梦婆是最接近真理的人,蕴含了一种敬畏而非鄙视。作家把梦婆与英文的疯子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都注意夜晚与精神状态的联系,揭示了对隐藏在语言中的普遍人性、或者人类的普遍文化经验。而对醒、觉的与常人相反理解,再次印证了马桥人难得糊涂哲理!
●《马桥词典》,彻底颠覆了传统长篇小说文本模式,从语言角度入手,解读底层社会各种隐秘信息和人性符码。哲思与叙事杂糅,整体与片断贯通。追求理性观照下感性呈现,故事精彩又议论风生,人物鲜明又思想深刻。小说主题一致,人物关联,独立成篇又相沿成列,分散而又完整,看似无关实则有内在逻辑结构!
●马桥语言,反映着马桥人的生活、历史、文化思想。韩少功从语言中看到了中国马桥、世界中国。他说,我从80年代初开始注意方言,这种注意是为了了解我们的文化,了解我们有普遍意义的人性。《马桥词典》讲述的远不是语言故事,穿透纸背的,是作家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哲理性思考,及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主要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日夜书》,长篇随笔《暗示》,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我曾读过他的《爸爸爸》!
●2006年,第3届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论坛在沪开幕,曾多次获得澳大利亚国家级文学奖项的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莅临现场,并接受了记者采访。卡斯特罗告诉记者,非常欣赏中国当代作家韩少功,他的获奖作品、家族史自传《上海之舞》,就深受韩少功《马桥词典》创作方式的影响。他说,这些创作都源自于家族记忆!
●人民微博:江苏徐州,男子去新娘家接亲,小姨子作为伴娘,却把婚鞋藏了起来。男子给了2个红包,希望通融,小姨子却提出2个条件,一是转1万,二是转1.2万,她才会把婚鞋拿出来,男子又气又无奈,最后只好转了1.2万。网友调侃,想钱想疯了!要是不转会怎么样?我说: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她想嫁给姐夫!
旧事补遗:
●说是上山,其实是往老黑山山脚下走。路途不算短,两边都是火山岩地质,高高低低,但植被很好。有一种树,就长在岩石上,叫火山杨。昨晚上大雨,今天早上,天晴了。这会儿,太阳出来了,天空里,也有一朵一朵的白云。下车,先集中,导游指路,不要上山,沿着石海走,从另一条路上。从这边上,人太多了!
●导游还叮嘱,到山顶上,见到火山坑后,再上到最高处。不用绕坑转一圈,倒着回来,从这边路上下来。沿着石海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油路,能走车;一条是木头栈道,还有一些观景台。沿着栈道走,一眼望不到边的火山熔岩,黑魆魆的,的确像极了大海里的波浪,让人很震撼!敢情这火山喷起来,就成了一边倒!
●我判断,我们走的,应该是下山的路。这样,也有个好处。那边人多,这边人少,要拍照,方便了不少。崔老师夫妇走得快,徐六总是催我。我告诉她,我们走东北,不光是转,火山岩这样的景观,恐怕以后也难碰到。不拍哈些照片,岂不白来一趟?上山时,我们走快些就是了。毕竟,我们这团,老年人多,爬山慢!
●老黑山,也叫黑龙山,俗称仙人山。是我国典型火山之一。1720年喷发,次年再次喷发。史料记载,已喷发过6次。由于地貌典型,状如黑龙,夏天绿色植被和冬天皑皑白雪都掩不住黑色光泽,所以称黑龙山。是五大连池第二大火山。地貌完整,景观奇特,被地质学家誉为不可多得的火山地质陈列馆。山上植被茂密!
●这边上山的路,是一道弯弯曲曲的山沟,并不怎么陡。沟口前,有水帘洞,下去看了下。洞不大,上面往下流水,声音挺响。这会儿,人少,感觉有些阴森,没敢往里走。进了沟,特别凉快。从方位上说,应该是北面。沟到尽头,就是盘山道了。小道两边植被,葱葱郁郁,延伸到山顶。很难想象,竟然是一活座火山!
作者简介:
刘新吾,甘肃省民勤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非虚构写作者,摄影爱好者,省作协会员。原供职于民勤县四中。2009年前,主攻诗歌,兼习随笔,在多家报刊发表2600多首(篇)。著有诗文集多部。2010年后,辞掉所有头衔,致力于《原生态笔记》创作,亦名《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每天2100字,日耕不辍。在各路媒体,发表文字1000多万。原生态笔记,油盐酱醋,以小见大;感应时代脉搏,关注百姓生活,讲好草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