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李斯,秦相,他师从荀子,佐于嬴政,平六国定天下,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废分封立郡县。另一方面,他残害同门韩非,协助始皇焚书坑儒,实行严苛刑罚,死于政治斗争,结局凄惨。
李斯 百科
这只是政治上的李斯,其实他还是位出色的文学家、书法家,鲁迅曾对他有极高赞誉,说他的文章“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特别在书法上,被后世称为“书法鼻祖”。
唐张怀欢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由此可知李斯的书法结体稳健匀称,法度谨严,故书界有"学篆必先宗'二李'(秦,李斯;唐,李阳冰)"之说。
统一文字,书法鼻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并命令李斯制作出全国通用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称也是为了尊崇大篆而卑称其“小”的。
之后,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又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爰历篇》、《博学篇》等范本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
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所创造的一种书体——隶书,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这种书体可以提高书写办公的效率,隶书取代小篆作为官方正式书体。
“……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隶书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但与李斯渊源极深的篆书、隶书,作为书法艺术流传千年,深受后人喜爱。
《峄山碑》
《峄山碑》即《秦峄山碑》,据记载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由李斯撰文并书写,是现在所知最早秦篆石刻,后人临摹最佳范本之一。
《峄山碑》的内容主要是歌颂秦始皇的平六国统一天下的立国功德。
附:《峄山碑》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峄山碑》原碑据说被曹操所毁,现已不见真迹。流传于世的是自古以来对它的临摹本,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称峄山刻石有7种翻刻本(今称有9种之多),即"长安木"、"绍兴本"、"浦江郑氏本"、"应天府学本"、"青社本"、"蜀本","邹县本"等。其中以南唐徐铉所书,郑文宝重刻的临摹版最具李斯风韵。
碑帖欣赏
局部欣赏
常天书院
常天书院秉承着“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终以赤子之心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艺术价值,并让学员们发掘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常天书院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独特方式,系统教学,课程形式灵活多变,主攻书画培训课程、文化荟客厅与文化交流活动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