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室友,她喜欢唱歌,唱的也很好听,但从不参加任何歌唱比赛。她说:“那样和别人抢,我觉得很失脸面。” 这话,没毛病。
从大一到大三,只要看见和唱歌有关的活动,我都撺掇她去试试,忧心她窝在宿舍,会长出蘑菇来。但每一次我都铩羽而归。
马上大四了,身边的人都开始忙碌起来,考研的、实习的,但她还是雷打不动。这两日,可能是她真的太无聊了,终于被我说动要去音乐餐厅应聘驻唱歌手了,我很是欣慰地帮她打电话,预约面试时间,定在第二天上午十点。
第二天我们准时到了餐厅,在前台表明来意后,前台一声吆喝,一名中年妇女端着饭碗走了过来。餐厅的灯光昏暗,衬得她很是老气。
男子介绍道:“这是我们店长。”我赶紧上前,和颜悦色地表明来意。完了,一片寂静。我表示,那间隔,真的不是正常人谈话需要的反应时间。空气尴尬冻结成冰,我笑都僵硬了,对方终于一边吧唧嘴,一边漫不经心地吐出几个字:“试用期一个礼拜。”
接下来谈话中,对方继续吧唧嘴,外加一脸冷漠,反射弧长到不行。最后局面就成了,我们俩死气白咧要呆在那儿的感觉。身旁,我室友早就“阵亡”。我感觉还行,则继续维持礼貌,耐心地询问细节。我心中还是希望能帮室友搞定这份工作,好歹锻炼下,认识几个人也是好的。最后室友还是拉着我走了。出了门口,她说:“要不还是算了吧?”我说:“你真的决定了吗?”
回去的路上,我们坐在学校的环游车上。室友开始吐槽那老板娘:“真不知道这种人怎么做生意的,给个话茬都接不住,简直没办法对话。”对此我表示赞同,接着我又说:“她不会说话没关系嘛,她是老板,只要会发工资就行了!如果是以前的我,我也会翘头就走了,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我能够更多地包容很多东西了。比如面对这样的人,我不是说去趋炎附势,或者说是彻底抹灭自己的个性啊,我只是说能更多地理解和接受不同的人不同的样子。我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觉得提升了自己的修养。你要是能和一个跟你不搭调的人,心平气和地、有风度地聊下来,说明你就进步了。事后你会发现,一旦你耐心聊完了,之前的尴尬都烟消云散了,你甚至还有点小确幸。”
室友喝完我这一碗新鲜出炉的滚烫鸡汤,一脸痴汉相地发出感叹:“哇!了不起了不起!真的从大一到大三,你真的变了好多啊!我真的是看着你成长的!”听完,我略微有些得意,接着说道:“是吧,我自己也这样觉得,尤其是脾性。其实我家人也这样觉得,以前我和家族里的兄弟姐妹,包括父母长辈都没这样亲昵,如今,感情真的越来越浓。”
“以前年纪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起早早嫁人生子的姐姐们,无所事事的哥哥们,没文化的长辈们,自己却无限优越感。如今,才意识到嫌弃家人的自己有多可笑。你不过就是多读了几年书,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实是,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大家都是被生活推着走的人,谁又能比谁高贵到哪去?”
“我开始关注家人的生活,发现他们是那么认真地在努力,想要生活地更好。他们遇上了很多小麻烦,甚至是大麻烦,所以偶尔会发脾气,会吵架,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们深爱着彼此。他们想法很愚钝,但很直接;他们行为很粗野,但很诚实;他们相貌平平,但善良温暖。”
现在的我,喜欢和家人呆在一起,喝几杯小酒,聊些家长里短,只希望我的陪伴能让他们感到温暖幸福。
大学这两三年下来,身边人总说我变了好多,长大了。也许有人会觉得长大了就意味老成,不再像年少那样有个性了,现实经历都将那些棱角磨平了。可是倘若没有棱角,魔方又怎么立起?
我是变了,但我不觉得我是变得圆滑或者保守了。我虽然不再和别人撕逼,但我依旧敢爱敢恨;我虽然不再和人拼酒,但我依旧果敢坚决。我的个性不会因为我的成长而磨灭,它们只是学会了做我人生的点睛之笔,而不是我推进人生的障碍。
我只是学会并养成了一种更能适应大环境的思维方式。在这套思维模式下,我能够看到每个人的优点,理解每个人会有的缺点,接受大家普遍可能都会犯的错误。待人接物上,我能够习惯性地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这样的我觉得自己特别温暖善良,幸福感由此而来。真的应了那句话,你怎么看待世界,世界就怎么回应你。你若温柔,宽容,世界怎么会冷峻,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