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里,“成长”是一个超“高频”的词汇。提到成长就离不开谈“学习”。我会发现这是一个看似全民学习的时代,说的更精准一点,这是一个看似“全网民学习”的时代。强调“看似”和突出“网民”这个概念,是因为我认为,追求“成长”只是少部分人对自己有的意识。它尤其是生长在互联网上的一拨人的共同特性。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学习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成人进行自我再教育的一种方式。
大概两三年前“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在互联网创业圈大红大紫。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也许是“免费”“分享”“跨界”等,也许是“用户至上”、“产品为王”等等。每位大咖老师都有自己对互联网思维独到理解。那是创业者在学习的一种新的商业思维模式。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我们现实生活的朋友圈和微信里朋友圈开始演变成了两种不同圈层的人,如同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这两个世界是有断层的。我对互联网思维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创业者的商业思维模式,也是参与互联网社交的每一个个体的更高维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的改变,是被互联网这种新的社交生态迭代出来的。
提到迭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的微信朋友圈的一些朋友有“自我迭代”的意识,也有意识去迭代自己认知。“迭代”思维是互联网创业里十分流行的“精益创业”里的一种方法论。这些朋友们用的就是互联网创业方法论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不断迭代优化。我惊讶的发现,无论他们是否在创业,他们其实都有着互联网思维。
过去我们接受的教育在离开学校后,基本就停止了。除非极少数有阅读习惯的人通过看书来保持学习。想要去上课精进自己并不容易。但如今因为互联网的便利给普通人很多以前不会有的机会。知识越来越容易获取到,质量也不断的被优化。这一切信息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被传播和分享。
我们且把传统的社交方式称为“物理性社交”换句话说:我们传统的交友圈是有地域限制的。在小的时候我们跟同个村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长大过程当中跟同班的同学成为好朋友。跟需要打卡签到的同事成为好朋友。这种物理社交方式决定了会有以下社交行为:吃饭逛街、喝酒应酬、棋牌游戏等。这是我们跟朋友的发生关系的主要方式。
李来老师讲到一句话:一切的学习都是社交,学习是一种社交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代表了互联网社交的方式。我在微信的朋友圈关系里看到了很多人利用微信学习的同时,社交疆界也被打破。我认为这像一场“化学性社交”突破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地域限制。这种社交还带给每个人化学反应般的改变。这种改变叫做成长。成长意味着新可能。我在学习和观察中,有一种比过去多感知了一个维度的世界之感觉。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重视经营人脉关系,处理工作业务也是用应酬不断。被这样的社交方式过度消耗。但这正是他和他的朋友可以建立关系的方式,也是他固有工作状态。可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但很少有人跳出来思考过。一直用一套固化的思维模式,在一个固定的圈子待到十年甚至更久。即便有新朋友进来,也都是气味相投的同一类人。真很难会有成长的。
不改变思维模式,不打破自己的圈子,你以为的上进,其实是一种不自知的堕落。
可以借助这样的一个问题来省察自己:你是一个有钱人还是一个值钱的人?当丧失了一切财富,你会成为一个穷人吗?很多人在追求更有钱。却从没有想过要让自己值钱。我们一直以为没有钱是贫穷。可最大的贫穷是从来没有想过成长,并终身不学习。
想起罗振宇在2016跨年演讲上讲到过:伟大不是熬出来的,而是一天天长出来的……一个人毁灭自己方式就是不成长!
我们打破了自己的圈子,是需要勇气的,需要跳出自己习以为常的舒适圈走向自己不熟悉的圈子。做一个学习者也是不断让自己脱离舒适区的过程。在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都会是孤独的。成长真的是孤独的,他是自我打破和重塑的过程。要打破自己旧有的结构,往一个新的方向耕耘。我们不会被朋友理解。
我会认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里没有互联网思维不足以谈“成长”。它不应该是互联网创业者的专享思维方式。而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有的“成长型思维”保有学习的精神,保有对世界的好奇心,要总是能够拥抱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