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指的是你出生成长婚前的那个场景,你在这个场景里扮演的是孩子,要对父母尽孝,父母则会关心你的全部。
当新生家庭在时间的引领下来到你身边,即使你没有成家自立门户,但当你离开了原生家庭,有了自己的有别于父母的生活方式,你的新生家庭就已经形成了,可是你的基于个人立场的选择或多或少还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一手是传统孝悌之道,一手是期待的诗和远方,当原生家庭和新生生活发生冲突时,我该怎么平衡?
走长辈反对的路,往往就是成功的开始。
我不是说你要叛逆,不听长辈的话,而是说你要有批判性思维,不墨守成规。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停的吐槽我国“填鸭式”教育,希望教育可以像西方一样自由,但真的把我们丢进去那样的环境却发现无从是从。原来我们早已习惯了引导,习惯了模板,习惯了讲解。这样的习惯放在学习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容易的取得高分,但是放在生活中,当我们的阅历增加后,就会愈发凸显这种习惯的缺陷。
敢于挑战固有的思维,是有底气有能力的体现。
比如,幸福。
妈妈觉得,幸福就是结婚生子,有美满的婚姻、可爱的孩子,有固定的工作、稳定的发展。对剩男剩女们最关切的话就是,张阿姨家的外甥的同学不错,要不你俩联系一下?可殊不知剩男剩女的关注点在于真切的幸福感,只需要在某些时候有幸福的感觉就好了,因为我们也喜欢孤独感,和自己对话的感觉。幸福感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次纯粹的自由行,一程只有风声陪伴的远足,一场偶像的一票难求的演唱会,一局姐妹淘的甜点聚会,一点生活的小确幸。
比如,事业。
妈妈觉得,女孩子在事业上的追求应该是干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在单位扮演好螺丝钉的角色。那些需要加班,需要承担责任的决策性工作最好不要去沾。可现在的女生,读书时候就已经习惯了拔尖,习惯了和男生比高下,习惯了什么都去试一试,要她们老老实实的待着是不可能的。
咋办?
有一点是要相信的,妈妈的出发点是希望你过得好。两代人之间因为成长环境的差异,对于好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作为妈妈们,经历了我国经济发展从无到有的过程,她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条件,希望孩子们不要再像她们一样去苦去拼。作为子女,第一批独生子女,我们从小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初升的八九点钟的太阳的光环下成长起来,渴望有自己大展宏图的一片天地,渴望在上一辈创造的美好世界中有话语权,所以我们大多会去选择拼搏奋斗。让妈妈理解自己的想法,不仅要就问题谈问题,还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讲讲两代人思维方式的差别,谈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自己的归宿。这样才能达成双边共识,取得谈判胜利。
都说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每当天上划过一颗星星,就有一个人离开。每当地上降临一个人,天上便点亮一盏灯。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个轮回,像荡秋千一样,有出发,有回归,有蓄势待发,也有急速回落。年少时,我们在原生家庭里成长;长大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新生家庭;再往后,我们又成了新的原生家庭。
我和我妈不应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是在亿万光年里结成的缘,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相遇,我们会彼此陪伴牵手走过半个世纪。她叮咛我前半生该怎么走不会摔跤,我告诉她后半生怎么走才会看见更美的风景。
原生家庭让你活下来,新生家庭使你走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