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再走几步看看,老天爷总会给路的。(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我的内心,我不是害怕吃苦的人,我怕的是和不爱的人在一起吃苦,如果爱,什么都不怕,如果没那么爱,有钱可以填充一下没那么爱的空隙。)
(这种特色文学作品中的父辈,总是特别倔强,不顾一切地倔强,要面子,他们都精神支柱好像就是人活着,就要那口气,不论自己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
(自杀这个幽灵,可能盘踞在很多人心中,想要逃避这个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希望的现世,每当这个时候,就不知道你的坚持是否有意义。)
其实自己的内心也如同这小镇一样:以发展、以未来、以更美好的名义,内心的各种秩序被太仓促太轻易地重新规划,摧毁,重新建起,然后我再也回不去,无论是现实的小镇,还是内心里以前曾认定的种种美好。
和世界各地的情况一样,政府似乎只负责理念上的指导,日子却需要一个个人自己去过。
母亲很愿意讲起那段过去,却从不愿意刻意渲染困难。她愿意讲述那个时代,人若无其事的隐忍。用她的话说,那时候困难是普遍现象,因此困难显得很平常,显得不值一提。只是每个家庭要想办法去消化这种困难,并且最终呈现出波澜不惊的平凡和正常。(不患寡而患不均,对比和比较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吧)
人最怕的是发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母亲就此愿意相信有神灵了,“发觉了世界上有我一个人承担不了的东西,才觉得有神灵真挺好的。”(希望的寄托和不顺的告慰)
(人应该有敬畏,你是什么种族的人,就信什么祖宗的教诲)
随着财富的沸腾,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各种欲求在涌动。财富解决了饥饿感和贫穷感,放松了人。以前,贫穷像一个设置在内心的安全阀门,让每个人都对隐藏在其中的各种欲望不闻不问,然而现在,每个人就要直接面对自己了。
“有欲望就有好生意,人民币教我的。”(有的人是真恶,有的人是假恶,有的人被冠以恶之名,有的人利用恶发横财升高位。“善恶终有报”却不一定会验证。时代会改变人的思想。)
谁都没怀疑住在北京就是所有幸福的终点。整个高三的年段,也像是准备离开小镇的预备营地,许多人开始寄宿在学校,全心投入一种冥想状态。仿佛学校就是一艘太空船,开往一个更开明的所在。(只有考上大学,一辈子就定了,好像“定了”是每个人的终极追求。不论城市还是小镇,都离不开焦灼、压力、空虚、劳累。关键是,你要看到生活的好。现在我不喜欢看这种书了,我不知道,这是生活的本质,还是作者在刻意书写苦难。)
他有比这些孩子更高的理想。
“你得想好自己要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然后细化到一步步做具体规划。
“我要告诉你的是,困惑、一时找不到未来的大目标这很正常,没有几个人能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做好眼前的一件件事情就可以了。”
我突然很不愿意再和他聊天了。和他说话,就如同和一个人在水里纠缠,你拉着他,想和他一起透口气,他却拉着你要一起往下坠。
我害怕哪一天我会憎恨生养我的小镇,会厌恶促成、构成我本身的亲友。
有时候人会做些看上去奇怪的反应,比如,越厌恶、越排斥的人和地方,我们却越容易纠葛于此,越容易耗尽自己所有就为了抵达。
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我知道,他和我这辈子都注定无处安身。
他很用力地打招呼,很用力地介绍自己。看到活得这么用力的人,我总会不舒服,仿佛对方在时时提醒我要思考如何生活。
生存现实和自我期待的差距太大,容易让人会开发出不同的想象来安放自己。
我自己也一直警惕地处理着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任何不合时宜的想象都是不需要的,因为现实的世界只有一个。
这样的人会迎头撞上怎样的生活。(这句话说得好,撞上生活。)
不合时宜的东西,如果自己虚弱,终究会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但有力量了,或坚持久了,或许反而能成为众人追捧的魅力和个性。
每次从事故现场采访回来,走进学校,看到这里乌泱泱的人群,努力散发荷尔蒙、享受和挖掘身体的各种感官时,总会有种强烈的恍惚感。甚至会矫情地想,这么努力追求所谓青春的人,意义在哪?(真正的青春不是荒废和虚度,这也是当今社会难出少年英雄,多为晚熟的原因。)
我没搞清楚,是否每个人都要像我这样看得那么清楚。我也没把握,看得清楚究竟是把生活过得开心,还是让自己活得闷闷不乐。
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然而生活必须继续,就像是个话剧演员,我必须在中场休息时间结束后,继续扮演起在现实生活中苦苦争取来的角色。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对待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到和它相处的方式。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不论是欲望还是困难,都不要逃避,不要遮掩,正视它,和它对话,理解分析,懂得了真正存在的意义后,才能明朗,不纠结。)
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丑、苦、痛,这些并不美好的字眼,只是一种存在,和美好平起平坐。)
我,或许许多人,都在不知道如何生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最容易掩饰或者最常用的借口——理想或者责任。(如何生活,如何享受生活)
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不是简单的所谓理想还有阴谋,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真实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或许,生活就是张这样的问卷,你没有回答,它会一直追问下去,而且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好像是王潇也说过,一个问题不回答,它就会重复不断地出来质问你,困扰你)
那一刻我会觉得自己是切开的木头年轮中的某一个环,拥挤得那么心安。
快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风景,无论对当事者多么惊心动魄。(可能你只是别人的一道风景,一个故事,对,越过苦难的一个方法就是,想象自己是一道风景或别人口中的故事,因为会有结果。)
太多人的一生,被抹除得这么迅速、干净。他们被时光抛下列车,迅速得看不到一点踪影,我找不到他们的一点气息,甚至让我凭吊的地方也没有。(人死如灯灭吗,是的,现世而言,是的。)
我不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所谓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既然在这道风景线上奔跑,就无所谓成熟与不成熟,只是某个阶段做了某件和以前不一样的事。不必和以前比,我是否变了,你,一直是你,只要一直往前跑,快乐地跑)
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睛,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发觉,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
看见自己,看见生活。
(读书可以找到自己,打败空虚和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