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记忆中,中年时候的母亲是有一点胖的,却绝不是走了形。大约就是一丝中年发福的意味。
我一直觉得母亲如果长得高些,穿旗袍应该是很美的。
然而,在她美好的韶华岁月里,旗袍被批为“毒草”和“四旧”,没有还好,若是有的话,一旦被人发现,绝对只有大卸八块或剪烂的命运,更要命的是极可能殃及旗袍的主人。直到八零年代,才慢慢地走回正常轨道。
前些天,我整理衣柜的时候,翻出了两件旗袍和一条旗袍裙,顿时也将我的记忆拉回了二十年前。一件是我自己在那年特地在淮海路定做的,还有两件是母亲的。我拿出来晒了晒,顺便试了一下。自己的那件完全穿不上了,可怜的旗袍起码得放宽两三寸,方可把我的身体紧密完整地装进去。我多少有点沮丧。
母亲那两件,一件也是定制,其实并不算是旗袍,而是长得像旗袍的连衣裙。一件是买的,算是比较正宗的旗袍,只是袖子是中袖,有点小小的改良吧。但材料和做工要比我的那件略逊一些。买的那件是紫色的,印象中母亲好像从来没有穿过,我猜想是它太长了。我一边犹豫着是否要送人,一边却自己试了起来。
我先试穿了定制的那条裙子,黑色的底层薄纱上缀着同色的花,随着视线的变化显现暗酒红色,若隐若现的色彩变化显得十分低调。一照镜子,我吃了一惊。大小正好不说,真的十分合身,像是为我定做的一般。我略微吸一下肚子,感觉还是曼妙的,但同时也释然了,因为我也到了发福的年纪。
裙子长及我的膝盖下,两边只有一点点的开叉。我一看,发现母亲卷进的边竟然有两寸长。既然那么合身,我把边放下试试,长度刚刚好。于是我决定,我要穿它。
紫色的旗袍就更好了,穿上它,仿佛大一分显松垮,小一分又太裹。我想大概母亲买的时候就不是为她自己买的。我决定穿上它去参加下个月的三十年校庆。
每个中国女人大约都有一个穿旗袍的梦想,因为旗袍最能表现女性身材的玲珑曲线,并且彰显端庄典雅。旗袍源于清朝旗人女子的旗服,全然不同与古代的汉服,领子和前襟上都镶有滚边,并缀上盘扣。但是腰间不仅是直筒,还放大了,整件从上到下看着似A形,而且腰上连条带子都没有。无论是怎样环肥燕瘦的身材,装进去都绰绰有余,一点都显不出女性的玲珑好身材。
直到民国时期,西风东进,西洋礼服引入,旗袍才变成贴合身体线条的设计。这一改动,立刻就把女性的好身材突显了出来!旗袍由此在全国流行开来,并成为民国时期女性的国服。
宋美龄女士曾经是旗袍的超级拥趸,她一生拥有过数也数不清的旗袍。无论她走到哪里,旗袍永远是她出现在人前的唯一装束。当她出席国际会议时,她惊艳了世界,也让世界记住了中国。她除了自己穿,也将旗袍赠送给国际友人。据说几十年之后她的部分旗袍进入了博物馆珍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和一种文化的象征。
旗袍在上个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可谓达到了黄金时代,连女子学校的校服也改良于旗袍的设计。而在其细微的设计变化当中,则有了鲜明的时代背景及时尚表达的需求。领、襟、袖子、腰线、开叉完全契合了女性身体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的特征和曲线,乃至于女性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无不透出风情万种,或妩媚或大气或干练或矜持。于是领子以及开叉的高高低低,袖子的长长短短都在传递着当年的时尚风向标,也是暗合了文化思潮的脚步。
五十年代之后,旗袍彻底没落了。在那个斗争和批判的年代,服装也被一刀切,掠夺了它一切文化、美育和时尚的功能,让它只有符号的象征。人的爱美天性也被抹杀,所有女性都必须成为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人,只可以有英姿飒爽。所以只能穿军装或者列宁装,任何鲜艳或新颖的服装都可能是一种罪过。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旗袍才又重见天日。人们爱美的天性慢慢苏醒,但对于审美依然有很多不足。八零年代中期,旗袍被指定为女性外事出访活动的国定礼服。在百花齐放的今天,服装的九成功能是寻求个性时尚美,旗袍便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但是在一些重大活动中仍不乏旗袍的身影,诸如婚礼或中外酒会等等。
如今的旗袍也被广泛地改良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的服装,最常见的便是各类旗袍式样的连衣裙。有些是采用了旗袍的领子,有些是模仿了旗袍的开叉裙裾,就像母亲那条旗袍裙的款式一般。
服装之于我们,现在更多被赋予了社会属性。除了彰显个性和精神风貌,有时也反映了一种生活方式。如同宋美龄执着于旗袍,而乔布斯整打整打地购买同款黑色T恤,是他简洁生活的体现。无论哪个行业,也无论哪种服装,我们总有一些相同的要求,比如干净、整洁、大方、得体,只是现在人们在服装上面添加了太多美感之外的东西,以此增加一些感觉或份量,也或者是身份阶层的认同,比如财富、地位和身价。由此也赋予了品牌的价值。服装的复杂化,加之与之相配的饰件,帽子、手套、袜子、鞋子及包包等,派生出材质、颜色、款式等,林林总总,还有发型发色,妆容色彩,总体来说就像是跨行业的大工程了,繁复之下,远离了简单和朴素的美。让太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花费在此,变成了一种执着和习惯。
其实,我们的生活和穿着打扮无不是遵循着八二(80/20)法则的。宋美龄拥有无数的旗袍,常穿的不过是那几条。关于服装的理念,我倒是蛮赞同我母亲的想法。她说,年轻时应该穿得素净,老了才要花哨一些。可不是嘛,年轻的肌肤充满活力,本就胜过一切妆容了,当青春不再时,才用春色来点缀。
当我们不再对服装有任何制约或批判的时候,简洁大方或许更加能够突显穿着者本人的气质。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美,或许就是更接近自然与本质的真实所在。从这点上看,旗袍还真是当之无愧的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