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个心得,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我小时有一个同学,坐不住,老挨老师批评,这个同学小学和初中都是这样。我和其他同学回忆起他,都感觉他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看了这本书,听了北大的讲座,我判断这个同学应该不属于这个障碍。因为这个同学打电子游戏可以玩30分钟以上,并且可以打到全班第一。这名同学应该是不喜欢学校,以此来逃避学习。对上面我的判断,大力老师表示质疑,因为她接触的很多多动障碍儿童,对感兴趣的事注意力也很集中。那么,这个点存疑吧。还有一点,据北大的讲座: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药物治疗只是对症,目前行为疗法还是有用的。
2.第二个心得,对于自闭症孩子,会出现刻板或重复的语言,可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似乎能减少重复行为。
3.第三个心得,关于贴标签,战老师善意的提醒,如果老师提醒家长,那么家长最好去医院诊断一下,以免贻误病情。因为老师见的孩子多。但是,我也要分享中科院罗静老师的微博内容,关于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某些人对他们通过视听所接收的信息,不能准确的通过大脑做出正确的反馈。表现为一种学习能力的失调。大概有三种:1. 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发育失调:例如对音节反应迟钝,口头表达能力差等。2. 学习能力失调:表现在阅读、拼写、写作、书写、语法、算数等方面的迟钝,大家熟悉的阅读障碍也在此类。3. 其他方面,如运动能力失调,协调能力失调等。多动症也是学习障碍的一种。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习不好,除了可能是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意志力,习惯不好,能力不足之外,也需要排除是否有学习障碍的可能。目前为止,学习障碍的原因还不明确,被较多人接受的一个观点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某种阻碍引起的!但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并不表示智力就低。纳德戴维斯在《the gift of dyslexia》一书中说到阅读障碍者具备8大特质:1. 他们能利用大脑改变并创造认知2. 他们对环境认识深刻3. 他们比同龄、同层次的人更好奇4. 他们用图像代替词语来思维5. 他们有很高的直觉认知力且极富观察力6. 他们用多方面的感觉去思考和认知7. 他们具有极生动的想象力。作者说,若没有来自父母或教育者的压制和摧残你,他们通常:1. 比常人更聪明2. 各位具备创造力。爱因斯坦,达芬奇,牛顿都是典型的阅读障碍者!所以,还是那句话,每个孩子都是有天赋的,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发现天赋,成就自己,而不是早早贴个标签,说你这辈子完蛋了!
4.第四个心得,引用武志红老师的微博内容:关于学习和阅读障碍,讲一个小故事。先讲讲基本逻辑:在我的观察中,的确太多的学习、阅读和人际障碍,和家长严重的控制欲有关,因为这让孩子形成一种感知——外部信息多是入侵性的、为难性的,当知识越是有难度的时候,这种感知就越高。但也有一些相反的故事,就是家长太没有权威性,而配合了孩子的全能自恋,让孩子一直沉浸在全能自恋中,觉得我可以为所欲为。但一离开家长,其他关系都没有这种配合,于是孩子的全能自恋,就变成了自恋受损,接着产生自恋性暴怒,这份暴怒最终成为一种黑色的敌意的能量,横亘在自己和知识之间,于是很难去学习和读书了。现在讲讲故事。一个男孩,他幼儿园起,就表现出偶尔会失控的暴力,例如想和一个小女孩玩,对方拒绝他之后,他突然暴起伤人。开始读小学后,这种人际上的问题仍然存在,不过暴力性也在降低,毕竟越来越意识到,不能粗暴攻击别人的身体,但他的攻击性情绪并没有降低,只是用尚不成熟的理性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并且,读小学后,他还展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学习和阅读障碍,这直接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伴随着学习和阅读障碍的,是他各种挑战权威与规则,例如在老师讲课时,他突然间站起来叽里咕噜讲一番貌似没有意义的话,破坏了讲课秩序。不过破坏程度不严重,事后也有悔意,此外家长非常有诚意,所以老师们对这个孩子还是很接纳,把他理解为,他是一个有些特殊的孩子。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作为家长该负什么责任?我该如何调整改变。男孩的母亲在找我做长程咨询,所以一直在谈孩子的事情,我们也试着去寻找答案和调整办法。最初她想到的,也许是对孩子爱与自由不够,和孩子没建立起链接来?这个推理,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位来访者自己的人格状态还不错,有比较完整的自我,但她和孩子之间,的确是缺乏情感链接的,她觉得各种关系都有吞噬她的感觉,所以有回避的一面。普通关系回避程度还好,但和孩子的关系中,她这部分要更重一些。所以最初她做的调整是,试着给孩子更多允许,和孩子更多相处,包括一起玩。这些让她感觉和孩子之间有了更多链接,可同时,孩子的学习、阅读和人际障碍,变得更重了,他的失控也更多了。她第二个找到的答案,是孩子有了注意力障碍,找了外国专家和国内专家诊断,的确是符合ADHD(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诊断。读相关的书时,她一开始觉得如获至宝,简直太符合她儿子的情况了。该怎么治疗ADHD,这有相关药物治疗,所以她为孩子寻求了药物治疗。然而药物治疗只带来了一点点改善。第三个答案,是我一直谈的,但的确最初不太能确信的,就是,我觉得她的孩子,在各种耍弄控制自己的母亲,并把这种关系模式带到其他人际关系中。这也不只是我的感觉,这位母亲也有,但她也不能确信这一点程度到底有多大,她担心自己是否会严重误解孩子,并因此成为一个更糟糕的母亲,也让孩子更糟糕。但是,当爱与自由失效,药物治疗也收效甚微,同时她自己的个人力量越来越强后,她最终自然而然走到一个选择上——给孩子立边界,也包括设置一些基本规则。例如,你绝不能攻击我的身体,不能言语羞辱我,不能肆意入侵我的空间,等等。需要解释一下,她常常在家办工,过去她也会给孩子讲,我在家办工时,你不能随便闯进来,但她说的话,貌似儿子彻底没听见。他根本不会尊重母亲的这些话,会随意闯入,后来当母亲把门关起来时,他会使劲敲门,如还不开,他会在外面大喊大叫,像失控一样。她一直以来拿这一点完全没办法似的。但现在,她对孩子讲得清晰而坚决,她还对儿子讲:我是你妈,但我是有尊严的,我不允许任何人侵犯我的尊严,你是我儿子,一样也不可以。不仅讲,她也在行为上表达这一点。这个边界和基本规则的设立,并不容易,最初儿子严重拒绝接受,有时歇斯底里地大闹,情形甚至得用可怕来形容。然而突然有一天,儿子不闹了,他变得能安静了,并且,整个家庭也像突然间变得宁静了一样,以前充满着一种躁动,这可以理解为,你得常常担心,他是不是又要怎么样了。不仅如此,她儿子突然也开始尊重课程秩序了,也不肆意冒犯同学了。还有,以前妈妈试着给儿子找过补课老师,但儿子完全不接受,但现在,他可以接受了。类似转变有很多。随之而来的一个转变是,他的学习障碍和阅读障碍,有了巨大改善,成绩也自然改善。我们多次探讨,这种转变是怎么发生的。这位女士总结说,以前她没有在母亲的位置上,现在在这个位置上了。详细解释是,因为她的成长历程,她把权威容易视为「迫害性权威」,于是当自己有了孩子,她让自己不去做这样的权威,可这一点过了头,变成,她彻底不能做一个权威。尽管她是监护人,是成年人,但面对孩子时,倒像是孩子才在那个权威的位置上,孩子不仅在自己的事上说了算,也可以控制左右母亲。这意味着,这个男孩原始的全能自恋,在和母亲的关系中得到了过度满足。于是他也到其他地方去寻求这份满足,得不到时就要么闹,要么封闭起来,因而产生了人际、学习和阅读等障碍。最终,当能和孩子之间划分边界,并设置基本规则时,她觉得,自己终于在母亲的位置上了,而且这时,自己是「有基本善意的权威」,即,我设置基本规则,并且为孩子考虑一些事情时,真的是在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孩子的福祉,而不是为了自己耍自恋。人天然追求控制,因为惧怕,在「我」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有一个充满敌意的「它」在左右着一切。然而,当能确认,在「我」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有一个基本善意的「你」,那我愿意接受,也愿意低头,去依恋你。在我看来,所谓孩子对养育者的依恋,就是这样来的。当然,除了基本善意,还有能力,例如父母是更有力量的、更能保护自己的。面对着这样一个基本善意的「你」,「我」心甘情愿的低头。当确认这一点后,孩子的全能自恋开始下落,不过是下落在一个充满情感、平等的大地上,也因此,可以有我前面说的那份安宁。不然,当自己仍然停留在全能自恋或超高自恋时,头脑会各种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