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曼是电影《驴得水》中的悲剧形象。饰演张一曼的演员任素汐说她不敢让她的父母看到这部电影。如果她的父母看到这部电影,肯定会疯掉。
到底是怎样的悲惨经历让人不忍直视?
01
电影《驴得水》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故事。张一曼和几个知识分子,为了过上理想中的生活,来到偏远山村,建立了三民学校。
山区贫困缺水,条件艰苦,校长将一头驴虚报为英语教师“吕得水”,向教育部多领了一份薪水,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师生活。
为了应付教育部特派员对“吕得水”的调查工作,校长和老师们临时拉来了当地的铜匠冒充“吕得水”,却没想到一步错,步步错。每一个人都陷进一个可怕的漩涡里,身不由己。
倔强的铜匠想回家,他担心照相会短命,坚决不照相。为了留住铜匠继续伪装成“吕得水”,打消他的顾虑,张一曼自告奋勇,使用美人计,“睡服”了铜匠。在张一曼的培训下,铜匠脱胎换骨,成功地扮演起“吕得水”老师,不仅会说英语,还能用“外语”讲课。
铜匠对张一曼动了感情,不愿意离开学校。在张一曼的劝说下,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学校。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恋恋不舍地对着张一曼唱着动人的情歌。张一曼剪下了自己的一绺头发送给了他。回到家后的铜匠形迹可疑,他的老婆看出蛛丝马迹,带着铜匠大闹学校,要学校交出勾搭铜匠的人。面对泼妇的蛮横纠缠,学校交出了张一曼。这个时候的张一曼没有胆怯,无所畏惧,要打要骂都行,她不怕。她只有一个要求,离学校远些。她担心铜匠老婆闹得太厉害会对学校造成不好的影响。为了断绝“吕得水”对自己的念想,张一曼把话说得很难听,她说“吕得水”在她心里就是一个牲口,她不喜欢他。
过了一段时间,特派员带着资助“吕得水”的美国人来了。为了继续把戏演下去,还是要把“吕得水”请回来。这个时候的“吕得水”已经变了,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憨厚的铜匠了。他披上了兽皮,变得凶残,他要学校开除张一曼。为了给“吕得水”解气,为了继续从美国人手里得到资金,特派员逼着老师们当众辱骂张一曼、打张一曼的耳光、剪掉张一曼的头发。
裴魁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痛骂张一曼:“你就是个臭婊子,你就是个过街老鼠,你真不要脸!你走到今天,都是你自己作的,你是活该,这是你的报应!报应!我当初怎么看上你了?我当初怎么瞎了我的狗眼?贱货,贱货张一曼!”
铜匠看着被惨骂的张一曼,还是不解恨。接着便是打,谁都不敢上前。是的,平时那么可爱的同事,怎么可以下手呢? 于是,张一曼又一次的顾全“大局”,自己来,一巴掌一巴掌的打在自己的脸上。这时的张一曼,内心已经很绝望了。平时爱她,一起规划前途未来的男人,原来在他心里她是如此的不堪。明明是两厢情愿,毫不吃亏的铜匠,关键时候居然不依不饶,把她往死里整。
可是还没完呢? 铜匠还要求减掉张一曼的头发。然而,为了所谓的“大局”,校长孙恒海亲手一缕一缕的剪了张一曼的头发。
至此,张一曼明白了:
原来她过去看中的,所做的,引以为重的,对于他人来说,没有意义。而她也因为各种目的成为牺牲品。她无法面对头发被剪得很难看的自己,她疯了。即便是疯,她仍然很爱美,爱花,听话,善良。这样善良的张一曼,最终还是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自杀了。
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更何况还要被当众剪掉头发,这是要张一曼完全丧失尊严。人要脸,树要皮。张一曼彻底失去了尊严和对他人的信任。头发虽然可以重新长出来,但是张一曼的尊严、自信、乐观、美丽,却永远回不来了。
02
在个人恩怨面前,在生死关头,铜匠、裴魁山、孙恒海暴露出卑劣的人性,让人心寒。
曾经信誓旦旦要和张一曼过一生的裴魁山却用最粗俗不堪的字眼痛骂张一曼。他承诺过要给她美好的未来,要带着她一起去风景好、气候好的西南联大。怎么说变就变了?面目变得如此狰狞?就是因为张一曼拒绝了他?就辱骂她?将她踩到污泥里?得不到就要毁掉?
张一曼狂扇自己耳光还不能让铜匠解恨。铜匠还要剪掉她的头发。铜匠的心到底变得有多残忍?他到底有多恨她?如此侮辱她?难道他都忘了他曾经多迷恋张一曼?他忘了张一曼曾经对他的好?被她骂了几句,就把她往死里整?
校长孙恒海拿起了剪刀,亲手剪掉了张一曼的一头秀发。曾经的孙恒海那样值得人信任、依靠,带着张一曼离开了泥潭,到了这个学校。张一曼以为自己从此可以过上理想的生活,自由自在地在田野里奔跑,采摘各种美丽的野花,穿上自己喜欢的旗袍,做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可以和单纯的孩子们在一起,过上美好的生活。可是现在呢?她所最信赖的人却把她对生活的信念之火剪灭了。她的周围一片黑暗,她又一次跌落到一个可怕的漩涡里。她惊恐万状,逃到桌子下面,用桌布遮住自己。她疯了。
除了美,她的眼中再无其他。她穿上美丽的红色条纹旗袍,头上戴着红色的头巾,像个孩子徜徉在在金黄色的油菜花地里。她用同样的红色条纹布料给学校里的每个老师做精致的校服。她只记得美,忘记了人们对她的伤害。
当她抱着一大捧美丽的花去参加孙佳的婚礼时,“吕得水”的老婆破坏了婚礼现场,引起混乱。仓惶逃跑的人们撞到了张一曼,踩烂了她的花,再一次踩灭了张一曼的对生活的幻想。张一曼捡起了掉在地面上的手枪。
当学校里的老师在为新学期的工作做准备时,他们发现少了一个老师:张一曼。当他们准备去找她时,他们听到一声惊天动地的枪响。
所有的闹剧都结束了。
学校保存下来了,校长可以继续实现他的教育梦。裴魁山可以继续从中牟利,周铁男可以继续苟活下去,孙佳可以重新开始她的新生活。而她,张一曼却永远回不来了!
有很多人现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痛骂张一曼,说她自作自受,说她放荡,说她无情,说她懦弱,说她该死。在指责、痛骂张一曼的时候,人们忘了她曾经为了学校所做的一切,忘了她因此所遭受的伤害。
03
不可否认的是张一曼的言行举止轻浮,不是一个好女人。即便是到了现代社会,她那样不守妇德的行为也让人唾弃。
不论是她在和裴魁山的打情骂俏的时候,还是自告奋勇“睡服”铜匠的过程里,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水性杨花、不知羞耻的形象。还有她的不光彩的经历,让人们觉得她就是裴魁山所骂的那种让人唾弃的坏女人。
她言行大胆,撩拨裴魁山、勾引铜匠都相当直白粗暴。一个女人怎么能那么随意地处理情感问题?怎么能不在乎自己的形象?既然不爱,为什么要苟且?既然是为了顾全“大局”,为什么要表现得那么轻浮?既然被人凌辱,为什么不反抗?
可是众人在指责、唾骂她的时候却忘了她的善良、她的宽容、她的美,忘了她为什么一错再错,忘了她所受到的伤害。
她可以为了学校的发展,无私地捐出自己的工资。为了避免学校被撤掉、众人被处罚的风险,她亲自培训铜匠,教铜匠英语,使用美人计留住铜匠,保住了学校,维护了众人的利益。即便是她疯了,她还在一心一意给同事们做校服,她还是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她依然喜欢花,喜欢美好的一切。不管人们如何凌辱她,她依然善良,不曾记得人们曾经对她的伤害。
为了维护众人的利益,她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后果,被辱骂、被践踏尊严。
其实,比她更应该受到谴责的是裴魁山、铜匠、孙恒海、周铁男。这些人胆小怕事、落井下石。
裴魁山和铜匠丧心病狂、心狠手辣、无情无义。他们得不到张一曼就报复她,辱骂她,摧残她,让她丧失尊严,把她逼疯了。事实证明:他们不配得到张一曼的爱情。曾经口口声声说要保护她、照顾她的裴奎山,后来却恼羞成怒骂她是婊子。曾经心心念念为她唱情歌、存着她发丝的铜匠,后来却要人羞辱她,要人剪掉她钟爱的长发。
孙恒海为了所谓的教育梦想一次又一次地把张一曼推到风口浪尖上,眼睁睁地看着张一曼被人伤害却不敢帮她说一句话。他怕特派员一生气,撤销了学校,处罚他们。他辜负了张一曼对他的信任。为了继续编造他的谎言,他甚至不惜给自己的女儿下跪,用亲情换取同情。这样的人看起来崇高伟大,实则冷血无情,自私自利。
周铁男虽然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正义感,不愿意伤害张一曼,不愿意屈服于恶势力,但是当枪声一响,他怕了。他怕死。他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卑躬屈膝的人。在他看到张一曼即将被一个军官糟蹋的时候,他吓得什么话也不敢说。他可怜而又可悲。他即使活着,和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区别。
和张一曼相比,他们更卑鄙无耻,更应该受到谴责。在现实面前,他们一次又一次妥协,甚至成为残害张一曼的帮凶,不惜卸磨杀驴。他们为了讨特派员欢心,让特派员吃上驴肉,竟然杀了一直帮他们运水、运货物的“驴得水”。
张一曼比所有的人都勇敢,都宽容,都有担当精神。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她?面对气势汹汹的泼妇,她没有畏惧。铜匠逼人骂她、打她耳的头发的时候,她含着泪想像着曾经和同事们在彩灯下跳舞的美好时光,想像着他们穿上她做的校服一起照相的样子。她没有一句怨言。到最后,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因造假事情除了受到教育部的警告处分之外没有任何损失。学校还在,新学期的准备工作照常举行,而她,张一曼却不在了。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04
张一曼的悲惨结局,让人感伤。她像一朵恣意生长的野花,随性不羁。她是那样善良单纯、美丽率真,让人怜惜。为了掩盖众人的谎言,她将错就错,步步成殇。
一步错,步步错。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掩盖。如果不是为了掩盖众人编造的谎言,或许她就不会有如此悲惨的遭遇。如果她不是将错就错,她会不会依然生活得很快乐?
犯了错误,要敢于承担后果。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否则,一步错,步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