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之读《沃顿商学院——逻辑思维课》笔记
一
记得在中学时,每年暑假放假前夕,除了一摞厚厚的假期作业,学校还会发给我们一本A4纸大小、薄薄的本子,封面上就写着‘读书笔记’四个大字。那时我对读书笔记的第一印象,是枯燥、无聊的,到后来在暑期做的读书笔记,自然也就成敷衍应付的最佳表现。
现在,当我重新拾起过去做过的事情,执笔疾书的时候,我的脑海也再次将我带到了中学的暑假,看到了当时的自己,却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这次能够重启读书笔记,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我自己近来开始习惯性阅读的结果,并且我也很享受阅读时能够心无旁骛、专注到一件事情上时的美妙时光。
所以,为了能更进一步让自己更多的汲取书中知识,在经过一番短暂的学习后,通过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日本人。由张晶晶译。整本书结构紧凑、内容详细到不能再详细的地步,所以读起来很无奈)这本书,总算让自己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从7月6日起,我开启了每天写两个小时的读书笔记,过程中曾经拖过时间,偷过懒,好在到最后还是坚持到7月30日,我的第一本读书笔记完成了!历时3周。
现在我总结一下,读书笔记对我最为显著的改变:
[if !supportLists]1、[endif]我的心平静了——来自于读写特有的安抚效果,让我的心,从此平静了下来!读书笔记与对着电脑敲字不同,无论是强迫、还是发自内心,当你坐下来读写的时候,内心就会自然而然真正静下心来,整个人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不停地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去,此时内心是无比平静的,这也是我这次写读书笔记的最大的收获。这种平静的体会,在过去也是很少有过的。并且我也在此中明白了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最主要的,正如我说的这样,当你的心静了,迷茫和困惑也就自然而然的随之消散一空了。
[if !supportLists]2、[endif]开始自律了——我知道自己一直以来最大的不足,就是行动力的缺乏。经年积累下来,我经常停留在想象上,而始终不能把想法落实。所以这一次,通过写读书笔记,记录知识的同时,慢慢的培养起一个日常的习惯,让我体会到了习惯养成之后的力量。尤其当你拥有了自律意识后,面对着娱乐和阅读及读书笔记上的选择时,很自然的就有了习惯性的选择。至于以前习惯性的拖延,也一并逐渐消散一空。
[if !supportLists]3、[endif]目标清晰了!——在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我曾不断的反思,而这种反思也是不由自出现的。当一个真正内心平静的我,开始不由自主的思考和反思的时候,我感到的惊讶。也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人生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个是通过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加上静下心后的理性和平静,让我对自身和周遭有了更加清晰的看待。而目标,当我静下心来,认真的审视的时候,内心的纠结和困惑也就不再是选择和追求的阻碍了!
养成良好的习惯,让自己自律起来,在意识层面有了相应的准备后,身体力行,就不再是困难和挑战了!
二
其实,我自己也很清楚,仅仅从一本书中,想要获得全部的知识内容,完全不似短期就达到的事情。可作为一个现代人类,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多,让自己更强,又是当下内心的渴望。虽然不认可过分贪多求全的心里,可我却认为,对于知识的索求,尤其在内心世界的空虚焦虑,或是面临重大的选择时候,掌握更多的知识作为参考的支撑,是一个人是否优秀的评判!
在《沃顿商学院——逻辑思维课》这本书中,就是在我对自身不足之处有了深刻的反思和认知后,才决定先作为读书笔记计划的尝试。
纵观全书,本书始终在不遗余力的传达着这样一样理念:那就是在商业活动之下,作为参与者,你要始终保持最佳的理性状态。而如何确保自己可以保持长期的理性状态,面对纷乱复杂的商业动态,以及当下的大数据时代下,又如何做出对自身最为有利的决策,便是所有参与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解决这个共同问题的方法,就是逻辑思维!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读过的另外一本书《西点校训》(我只记得大致的书名和大概的内容),该书同样也通过讲述美国西点军校的教育理念和传统,对学员形成的终身影响。
不过后来,我曾听过关于这类书目的真实性的质疑。所以对该书和《沃顿商学院——逻辑思维课》这本书,对其中所阐述的理念和方法,我是有一定的疑惑和顾虑的。
这也是我粗略浏览完第一遍后的第一印象。
不过当开始做第二遍阅读,并同步展开读书笔记后,我发现书中的理念,最大的作用,还是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系统的逻辑思考分析的过程。
这在本书的开首,作者就很明白无误的阐述了逻辑思维的主框架,即读者要明白逻辑思维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自我思维方式的选择上,要尽量着眼于积极正面,勇于进取的‘直线思维’;而在他人思维方式的权衡上,却是尽量选择透过表象看清本质的‘曲线思维’。
我认为,这是本书里,最具指导意义的一段话。
这句话同时也强调了思维方式指导意义的同时,一并强调了‘思维工具化’的理念。
何谓‘思维工具化’,就是当我们在事物面前,要拥有运用逻辑思维,来逐步展开思考分析,并最终获取对面前事物的结论和决策。
就像本书中所述,无论哪一种思维方式,都要具备一个基本的前提:洞察力。
洞察力,就是发现问题的前提。
[if !supportLists]2、[endif]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问题有时候也有显而易见和隐藏极深的区别的。问题虽然一直的改变,可大致却是可以分成三类:即基于事实的问题、基于判断的问题、基于偏好的问题。
回想一下,你遇到的问题,属于上面的哪一种?并且你一定也明白,问题总是在变化的!
弄清楚问题究竟是不是你遇到的真正问题,对于后面问题的解决,是至关重要的。
正应了‘万事开头难’这句话,我们写东西最纠结的就是开好头,而解决问题更要从发现问题开始。
[if !supportLists]3、[endif]分析
书中介绍了发现问题的多种方法,但大多运用的是对问题的分解、筛选和剔除,接着就是就是真正问题的分析了。
本书最具意义的地方,即使在书中除了告诉我们什么是逻辑思维、如何运用逻辑思维以外,就是会在各个关键的地方,提出各种参考的标准和方法工具。
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地方,就像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部分,作者就提供了对问题分解时用到的‘四象限法则、剥洋葱法和多杈树法’通过这几种方法,从问题的类型、重要性、急迫性等多方面,一一作出解释,并且也提供了筛选剔除的依据标准。
而在分析部分,作者更是贴心的提供了极简主义的MECE分析法(即对重要问题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对问题核心有效把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刨根问底的So what/Why so原则(这个原则让我现在学会了凡事多问‘为什么’的习惯)、面面俱到的5W2H分析法(5W:why/what/when/how/where/who/how
much)和综合评定的SWOT分析法(即OT:指企业面对的机会与威胁;SW:则指企业的优劣势)。
以上每种方法都有共同的特性,就是把问题先逐步的分解、再分析、再分解、在分析……直到问题解决。
这样也就要求了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保持理性。
对于以前的我,遇到问题,从来都是一股脑的胡乱思考,根本没有相对应的章法可言。而逻辑思维,要解决的就是浑成一团的去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尽管,这在以前,我认为是最麻烦的解决方式。可实际上,当你把方法熟练掌握、把握好核心步骤后,解决问题,就真的没有那么麻烦了!
[if !supportLists]4、[endif]解决问题
因为本书偏向逻辑思维层面,所以并没有过多的涉及执行力的问题。
可实际上,很多时候,执行力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也是我在结合自身情况后,总结出来的。
如何提升执行力?这里除了我在前面提到的培养习惯,还有更简便的方式,那就是通过不断的自我提醒、督促自己立刻做相结合的方式去提升。
这是我的经验,当然一定也存在比这个方式更好的办法,欢迎大家踊跃提供!
三
在本书中,如果把所有内容放在一起的话,大致是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的。
第一部分就是前面所讲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第二部分就是我们所要具备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新性思维、逆向思维。
这也是本书的全部核心所在。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曾不止一次的在考虑,作者在安排本书目录时,是否是有意如此。现在读完第二遍,并做了笔记后,总结起来我就发现: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是很常见的,所以擅长发现问题,并分析后再去解决问题,就成了我们选择这本书的首要诉求。
况且还有一个原因在于,逻辑思维最重要的就是理性分析,不重复、不遗漏的对问题分析;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恰恰也是逻辑思维的最浅层的表现。
当你真正掌握发现问题、并且擅长运用分析法则、确定参考标准后,那么解决问题就变成了最紧要的事情。
如何解决问题,怎样更好、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并且还能投入的最少、又能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一步就需要用到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新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体系下的分析决策能力了!
这里,书中也给出了五个锻炼思维能力的习惯。
分别是:搭建思维框架、懂得运用思维公正性、学会掌握事物全貌、提升专注力、把小问题研究到极致让自己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家。
最后我也通过本书,间接的总结出了自己在事业发展上要达到的三个‘度’:即广度、深度、高度。
这是结合我自身情况,对这些年来自己所有经历,总结后得出来的结论。
即知识和眼界的广度,对自身专业性技能的研究深度,前两者组合在一起,便造就了社会地位的高度。
并且随着你的高度不断攀升,一切都会随之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