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们每一天都要解决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种种冲突。
在家里,和老人小孩爱人有各种诉求不一致;走在街上,排个队有人加塞,买东西和营业员有各种需要质量、打折、让利的利益诉求;在公司,升职,加薪,同事上级关系有各种诉求........林林总总,我相信你也学习过各种说话之道,关系攻略,他人经验之谈.......,可是我同样也相信你跟我一样在面对具体新鲜突发的事情时就只剩下自然应对,一副全然未受过训练的样子,可能会在事后自我省思,但是为什么当时就无法做出恰当自如的合适反应,从而掌控局面呢?
于是,扔出了那句话: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进入了宿命论的怪圈。
今天,我诚意推荐这本书《熊浩的冲突解决课:谈判》。先不要伸懒腰,觉得没意思,感觉这类书汗牛充栋,多一本不多,少一本不少,都是那样的一堆道理近乎说教,然后再来个话术整理。
非也!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得起作者法学博士的科班出身吗?对得起作者五所国际著名大学的求学访学生涯吗?对得起作者在世界著名公司比如阿里巴巴做谈判顾问的身份吗?
这本书说得严重点,有些学术专著的味道,关于冲突解决的谈判理论课,但是又为了契合大众(毕竟大多数人不是法学专业),将众多的体系知识点用尽量口语化的表达娓娓道来,层层推进。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偏些理论的专著,还是一本优秀的工具书,无论是目录的详细分类一目了然方便速查速知,还是内容尽量的短小,一针见血围绕主题展开,重要处用红色字体标注,并且在章节结尾处通过扫二维码真人语音加强认识,最后有帮助复习回顾(真的有像考试一样的练习题,心理测试题),案例分析,文献出处,推荐延伸阅读,无一不显示出作者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编撰这本书的良苦用心。唯有拿到这本书读完才会真切认识到。
相信我,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如果我的这篇文章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我将倍感欣慰。因为我也真切希望作者出第二本关于冲突解决的书,作者在书的末尾也提到将会出一本关于调解的书,将会更加多的实例引进,在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这本书帮助我们梳理了关于冲突的体系框架,具体有七课内容。先让我们理解到底什么是冲突,冲突的原因是什么?谈判的定义是什么?你需要的是谈判还是说服?了解完这些基础知识,你一定会豁然开朗很多并不清楚的概念,当你清楚知道这些概念后,你才能够面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比如:你跟老板谈加薪,是谈判还是说服呢?假如公司离不开你,你劳苦功高,无疑是个相互需要的关系,是谈判;如果你只是职员一名,并无突出表现,甚至可以替代,那么只能是说服。理清了这个概念后,才能展开有效措施,比如是否有替代方案,怎样的准备去谈?否则笼统地去谈,结果可能是鸡飞蛋打,不欢而散。
人间的悲剧都是这样造成的。如果上苍要拿走我所有的能力,只能留下一样,我希望,而且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冲突解决能力。没这个,什么牛逼哄哄的能力都是白扯。因为你是社会人。
从第二课开始就进入了谈判的开场和博弈阶段。
谈判的开场是如何开始的?谈判的结构要素有哪些?
冲突七要素构成是什么?
听力三角形是什么?如何提问?如何聆听?如何反馈?如何形成循环闭环?
如何发现利益?
反馈常见方法有哪些?
不同的利益,有哪些不同的处理方案?
建设性的讨论方法是什么?
说服的力量来源是什么?
比如我说服你吃榴莲,我可以用正向积极的影响力,告诉你榴莲的富含营养,香气四溢,锻炼你的适应力,对异域水果的好奇......;也可以用负向影响力,告诉你不吃的后果,过了这村没这店,不吃这个咱断交(开玩笑了).......,还可以用规范影响力,全世界有多少人都爱吃榴莲,喔喔,你钟爱的男神或者女神每天一棵榴莲啊,你周围的朋友都爱吃啊........具体工具给了你,
如果没有理论,没有形成方法论,而仅仅是方法,到时候你还是无法灵活运用。这才是作者的良苦用心,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来走,这才是作者的良苦用心。真切希望读者能够留下些什么,而不是读时激情彭拜,放下书本眼前一片白茫茫,忘得真干净。通过理论可以演绎出很多具体工具的使用,否则只能被动应对。
之后的章节讨论了五类人格,你也可以做做人类的冲突风格量表,属于哪一种。我做下来,是坚定不移的合作性人格,很符合我的个性,我认为这套权威量表还是经受得住国际检验的。
从第五课开始,我认为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始讨论情绪管理和沟通品质,好印象是怎样来的?如何情绪控制,情绪管理?对于一个表述,能区分出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概念与经验如何剥离?
看看,讲到这里,是不是需要用上前面的理论知识了?如果前面掌握不扎实,这里只能是自然反应,自然应对了?完全一副没有受过训练的样子。如果没有前面的理论知识,你也只会照猫画虎来模仿别人情境下的反应,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应对体系。
第六课着重讲了冲突中的认知失调,如何关系维持以及承诺实施。本书多次引用了罗杰·费希尔的《谈判力》这本开山之作,以及罗伯特·西奥迪尼的著作《影响力:说服的心理学》。当然还有《沃顿商学院最实用的谈判课》、《关键对话》、.国外文献,国内专著包括他本人发表的论文,文章.....一系列著作。
作者在书结尾提到的书,都是经典书籍,我也都读过,可是怎么就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呢?更不要说日常使用了。看样子,我要重读这些书,相信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加上日常生活经验,会有全新升级的认识。
书的末尾,作者还给出了阅读本书的建议和方法:立体式学习观。我个人觉得这本书万万不能囫囵吞枣,拿出什么速读法,检视性阅读等方法,而应该先精读,再泛读。
精读就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作者的文字非常凝练,又是生活常识,联想+容易阅读,很容易就一目十行滑过,如果这样,你什么也学不到,浪费了时间,增加了点谈资:“喔,这本书我读过,还不错”。仅此而已。我在这本书上记满了笔记,题目全部做完,并且是在读了二遍的情况下才推荐的。
泛读不是什么泛泛而读,害死人的理解。既然随便读读,何必开始?泛读是广泛性地展开主题阅读,书后的作者推荐可以涉猎某一具体主题,情境展开,到时候才会把所有的工具组合成瑞士军刀,随身携带,并且运用自如,手到擒来。
如果你想切实提高自己的素养,向解决具体问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出发,成就事业,个人雄心,我推荐你阅读他,拿出主要的宝贵时间,埋头沉浸式阅读。它不是一本什么在公共场合就能打发时间的闲书,当然我希望到时会成为一本闲书,也就预示着自己的功力真的增加了。
书后的案例通过理论演绎,也是精彩纷呈。大有早看早知道就好了的遗憾。作者再次像给学生上课一般帮助我们梳理了理论的重要性。如果意犹未尽,喜马拉雅还有关于这本书的付费音频,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