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才的压力
自古我们就更关注那些成名很早,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取得很大成就的人,并赋予这一小部分人以“天才”的称号。当代社会由于技术发达,信息传递更为简单快速。在海量的信息中我们更容易关注那些好像不费什么力气就成功的人。
小的时候,经常听爸爸妈妈指着电视上的某个名人说,这么年轻就出名了,真厉害。我的心里会去对比,他的年龄有多大,我现在多大。哦,原来他比我大好几岁,没关系没关系,我还有的是时间。到那个年纪说不定我也会有一番成就。
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却很骨感。只想像着自己成功的画面却不为之付出努力的我如今并没有很大的成就。原因是什么?我不想成功吗?当然不是!这个原因我从最近读的一本书里终于找到了答案!
一直以来我们从老师、家长、朋友口中听到对一个人的称赞都是“他是个天才”、“他天生就是这块料”、“他不用花很长时间就能把这件事做得很好”。所以我接收到的信息是:如果我是通过努力才获得的成功,就说明我其实并没有那么聪明。谁不渴望被夸奖聪明呢,尤其是小孩子。所以当一件事情我有可能做不好或需要花很大力气去做时,我会选择放弃。因为至少我还有“如果我做了就一定能做好”的借口。
但现在通过看书、在小灶群与小伙伴们交流学习,我明白了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如果我不是具有短跑运动员爆发力的概念型选手,那就成为勇于尝试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精进和学习的实验型选手吧。
换个角度看问题
我们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别人,所以通常我们都在竭尽所能地向别人展现我们的优势和强项。在做产品介绍时,我们会极力地渲染产品的优点,而对于产品的缺点避而不谈。
最典型的是方便面广告。广告中的泡面色香味俱全,有青菜,有海鲜,还有Q弹爽滑的面。但往往在你看不到的小角落有这样一行字“一切以实物为准”。好像商家以为这样一句话就能抚慰你打开泡面包装袋后倍受伤害的心灵。
广告宣传夸大产品好像已经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但当有一个人背道而驰,主动将自己产品的缺点暴露出来时,首先他就成功地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力。
虽然案例中并未详细说明格里斯科姆是如何通过暴露产品缺点而赢得投资者的,但我相信他所做的并不仅仅是主动暴露缺点这一项。在说完每一个缺点之后一定还伴随着针对这个缺点的解决方案。毕竟格里斯科姆是希望将Babble卖掉了,如果只说缺点而不给解决方案就会给人一种“爷的产品就这样,你们爱买不买”的傲慢感。
从日积月累到遥不可及
从古至今的牛人太多,当我们仰望这些牛人常常会有一种无力感,觉得自己穷尽一生也不可能达到他们的高度。但我们要看到,这些牛人所取得的成就也不是一天就完成的。
当我们用“五分钟起飞法”开始去做一件事,然后天天做,月月年,年年做,然后就会发现你的日积月累终有一日将会成为他人的遥不可及。
《书都不会读 你还想成功》里也说过“即使眼前有千万个台阶,也得从第一阶开始一步一步往上迈。”所以,开始做就好!
冲动的惩罚
传奇人物的故事总是会被无限放大,尤其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成了千万少年逃学、辍学、退学的理由。好像比尔·盖茨的成功只是因为他从哈佛退了学。但想从哈佛退学你得首先考上哈佛,比尔·盖茨有这个能力,少年,你有吗。
除了有考上哈佛的实力,比尔·盖茨还有为万一事情不成功而留的后手。
就好像一个表演高空钢丝行走的杂技学员一定会在钢丝下放上防护网一样。谁都不希望从钢丝上掉下来,但万一真的掉下来,有防护网的保护就不会是一个非生即死的结局。
如果没有冒险精神哥伦布可能不会发现新大陆,但没有准备的冒险不叫冒险,叫冒失!
晨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