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第二天的清晨需要早起,前一天的梦里总是提前预演了无数次的早起的场景,尽管这些场景的事件与你的预期毫无关系,无一例外,每个场景都缺少时间的维度,以至于你很难通过时间轴来回忆这场梦。其重大的影响是——第二天睡眼惺忪,连梦里的预期不一致都有如此重大的影响(我认为前一天没睡好,第二天全白费),现实中的预期不一简直是幸福感的第一杀手。
交友无非就是主动认识与场合撮合,我们这一代目前为止的交友后者居多,以至于一个在圈子里保持孤单的人到了一个没有圈子的社会里想交友了,竟无从下手,于是不禁沉思与人和人之间的冷漠缘由:天朝人民根深蒂固的保守内敛;爸妈从小教育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还是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一些相互依赖关系可以直接用金钱来取代,助长了个人独立主义的风气。
上了大学后,一夜之间,朋友少了,这女朋友基本上是消失了。
我的一位基友:) 单身三年,勤奋上进,年轻有为,还是一帅小伙,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遇上一个女老乡,身在他乡的老乡,感慨万千,基于相同的目标和兴趣,越走越近——至少小伙子是这么看待。在这里我们补充已知条件:男生单身期间鲜于与女生相处。请问:接下来男生的心理会怎么变化?
答案是:在男生眼里,女生的一举一动都会经过一个拷问:她是不是给我暗示什么?然后浮想联翩开始意淫。好了,实际情况有可能如此,倘若不是,男生疯狂意淫碰壁下,一切矛头的终点反倒会指向女生:我最受不了她的裱里不一。太可怕了,人性的缺失,道德的沦丧,现实的扭曲。
我们终于回到了正题:当预期足够正确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可以缩小的。
上面的例子可能有点极端,别急,还有更极端的。
巴菲特的搭档芒格曾得急性白内障。当时已经发明了一种新式的改良手术,但是医生却仍然向他推荐老式手术,结果手术失败,一只眼睛失明了。
不过芒格认为老式手术的并发症概率为5%,他就属于这个5%。换做其他人肯定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甚至很可能就是一起医患事件。是谁给他动的手术?芒格说他不会告诉你。要说有错误,责任在他自己身上,于是他就开始研究眼科学。能够接受5%的概率,除了他是芒格之外,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心理预期足够准确。
这样就不难理解:那个医生依然在做他全家的眼科医生。
因此我斗胆降低预期,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身边的准女朋友多了起来;实验分数不高,却因为吸取教训而感谢实验室的老巫婆;与女生交往不在挑剔,不仅发现了真善美,更接近了内心的自我。种种变化表明:良好(较低)的预期会有利于增强抗打击能力,大大提高免疫力,幸福度倍增。没预期是个好东西,希望你也有一个。
同时,我才发现,听了很多道理(比如心理预期),还不如在实践中收货的真知灼见来的扎实有效,这跟工科的学习很相像,学再多的理论,比不上一次实验带来的多方面理解。我越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大学的学习中,知识总是会忘,但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此看来,纠结于自己的专业不好,就业形势不明朗,都是没有把专业理解透彻的表现。比如工科生毕业后就不一定要下工厂,很多未来优秀的工程师就投身于投行,咨询行业,这些行业乍一看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真正要的是你的思维模式!
让我们一起共同试探人性可能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