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多年以后
那事儿发生之后很久,我却才,缓过了神——
是2017年2月的事,寒假培训。
李永红工作室第一次集结
第三天,即将结束此次培训的李老师,将召集所有工作室成员,重新分组并分发案例开发任务并为下学期磨课找到准备状态。
喧闹的中午,在血库斜对门,沿着缓坡经洗车场再往另一个坡度更大的陡坡爬几步梯坎,聚餐。(写得不准确,不满意)
吃的是据说火爆得不得了的某名火锅。
火锅名却忘了,只清晰记得没几张桌子,外搭服务员年纪不小,动作也有些慢,当然,态度还算温和。
住了渝中区这么些年,才知道,这儿还隐着一爿名火锅。
其实是个吃货,那一顿却愣是吃得索然。
因为菜还没摆上桌,就有汤启莲问李老师:李老师,怎么分组?要公平哦!
分组,就会涉及到要跟什么样的队友合作,看来,不止是我,忐忑着。
其实何止忐忑,简直就是焦头烂额:比起工作室的优秀的朋友们,我基础差,反应慢,还一直教着起点低的杏林中学的学生们……是不是这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根本就不是我该待的地方,不然,为什么,这三天,我是如此焦头烂额?
不知道,李老师会怎么分这个组?同伴们会不会抛弃我……
看着开心吃火锅的伙伴们,我觉得怎么连吃饭,别人都吃得跟我不一样的境界:
是坐在汪煜杰王欢欢丁怡文杨定东铜梁郭文菊……一桌的。
我不大动筷子,他们却吃得多(呵呵,为了押韵,承让)
我愁眉难展,他们却笑语曦和(曦和不知道啥意思,待查)
我只吃几样爱吃的,他们却荤素搭配什么都尝试着……
这就像这几天我看到的,一样令我感佩又让我疑惑:
为什么工作室的伙伴们激情那么高,像晓慧,像婷婷,一个来自广东,一个来自四川,还是自费学习,我却于热情上和他们有着隔膜;
为什么工作室前两天的活动中伙伴们玩得津津有味,我却始终没有找到状态,摸不到头绪的时候很多?
为什么别的伙伴总结也好发言也罢就连吹牛都显得那么自信,而我,却,任何时候,都嗫嚅着,不知该从啥地方开始说?
为什么?
所以,下午,当李老师讲好分组规则,请愿意做组长的同伴先在黑板写名字示意时,汤启莲第一个上了讲台,我的忐忑一扫而光,取而代之,是感动和振奋!既然怕被别人选掉,那就换个思路,像阿汤那样,选别人。这个做法何止是大气,简直就是霸气。我被感染了。
当看到尽管李老师提示要注意每组人数,如果微调就没意思,谦和大方好脾气的姚丹还是坚持留在田雯莹组,我觉得了惭愧。本来我也是田雯莹组的,因为自惭形秽,怕不好意思拖累她们,我选择了班长江蜀月和屡获赛课大奖的佘乐。
一直带着平行班的我,深知:差生更得磨。
(二)
接下来的,就是不眠不休的春节了。
也许是要再次验证我的确是个差生一样,为了办个数字借阅证,我愣是跑了两趟。
从我住处到市图书馆,需要倒车,先在大公馆乘坐到石桥铺的公交,然后换乘往沙坪坝西南医院方向的,全程不堵也需要一个多小时,更何况这是条热线,一天不堵的时候稀少。
没办法,谁叫自己不光笨,还懒惯了,又喜欢依赖人,好久都没有独立承担一件事了……
终于办妥了数字图书馆借阅证,又下载了知网,我要开始工作了。
是为续写写课例,《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