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实践的专注,才是当下最好的状态
北京之行,真正让我觉得“智、趣”教学接地气了。抛开技术,我更想思各类特色技术之下,我们的思想与实践该何去何从?
回顾我一直忙碌的信息技术在班级内的建设育应用,突觉自己仅仅停留在浅层目标的信息环节;深层目标的实现更多的是孩子们自发的探索自我目标,利用信息技术互动找问题、生成问题,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资源突然就这样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一、 思想的专注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当“一切为了孩子”成为我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我们想要达成的教育信息的目的变得清澈而舒心,改变内心功利性的环境, 让孩子们通过技术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由此孩子们的信息化学习的风格模仿、知识迁移和提升,对应的移动性的教师教学资源便自动生成。
以技术为伴,教师的思想专注与何等品质?提升课堂的品质反馈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呢?由此而论,“技术资源包”的选定需要由一个问题走向一个主题,构成发生在教学中又反馈至生活中的主题鲜明、类型多项,结构紧凑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思考至关重要;
1)激发兴趣的的思想--教师如何借助技术来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
2)习惯培养的立心思想--教师如何借助技术培养自主学习与反思学习等习惯?
3)分层教学,拓宽教学宽度的思想--教师如何借助技术形成针对性、个别化的教育?如何及时处理不同层次学习状态的呈现?
4)本体的永远是学生--教师如何借助技术实现孩子们的和谐发展,提高综合素养?
二、实践的专注
技术的格局已经形成,也一直走在路上。我们寻觅着、感慨着每个小小二维码的抢答,一一罗列,总觉遗漏了哪个会退了一步。微课王子查尔斯拥有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思维与技术的碰撞后的巧妙使用。相对于我而言,技术可以尝试,可是如何能够在实践中转换格局,保重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专注度和持续度更加难能可贵。
1)载体的实践
教学技术资源的生成注定了领域内的发展性,也受限于路径的不同,如何带领学生捕捉、提炼、利用和生成优质资源技术,将碎片资源内化为教学实用性的结构资源才真正需要我们将拿到手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工具”。
2)课堂与课后的实践
培训之中,每位老师都带来了一堂内化的“信息技术课堂”,个中思路不尽相同。课堂、课后的实践才是检验“技术”是否真正为教学、以学生为本体的主要展示方式。但是,每位老师的技术创新都是在同一理念的基础之下。因此教学设计要与技术融合进行深度实践,发现障碍,解决教学资源中信息技术插入的差异性问题。
3)个性化的实践
信息技术之“妙'在于它的广泛受用性,学生人人都可以成为不同技术的创造者。它满足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知识,将传统课堂的资源进行新的拓展和补充。“泛在学习”的前提就是个性化的实践,让每个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愿意创作的软件,才能一拿学生自主实践并使我们推广的所有的技术槟城探究性的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