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的播放,让很多人在思考关于生死的含义,有人说:死是生的反面,但也是生的补充,有死才有生,这是个因果循环。
很多人都说,死很可怕,因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其实,人会害怕,只是因为他还没活够,你让一个年纪轻轻四肢健全的小伙结束生命,他肯定不愿意,他在生的这一面没有经历繁华,没看够世界的纷纷扰扰,没有寻得心灵的平静,让他不惧怕死,怎么可能?
我觉得人在生死面前,想要保持一份勇气,其实是看人对欲望的程度有多大。
刚出生的孩子,到开始学会走步,这个阶段的他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此时他们内心纯净,没有背负太多欲望杂念,内心对待生死的态度是毫无畏惧。
后来,幼儿开始长大,逐渐形成自己的三观体系,知道了什么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个时候的少年开始接触恐惧,但也只是局限于恐惧本身。
少年开始接触更高级的教育,逐渐走向青年,三观基本形成,有了明确的是非判断。这个时候的我们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欲望最为强烈,同时对于死的恐惧也由本身,过渡到怕失去生存的价值意义。
慢慢地,青年最终会走向中年,这个阶段的我们拥有的东西最多,人生经历也最为丰富。我们的欲望值达到了一身中最大值,同时对于步入年迈的生活也开始感动恐惧,这个时候的我们,面临的是恐惧最为可怕的一面,我们无法承担失去的后果,没有相应的能力去面对失去。
其实,寻梦这部剧情,刚好将活人世界与亡灵世界统一在一起,人在死的时候,会去到亡灵的世界,过着跟现实世界一样的生活。只是,这部剧里面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在亡灵世界,也会有死亡,那种死亡是真的消失,丝毫跟宇宙没有联系。
有人将死分为三个阶段:
第1次:停止呼吸,停止心跳,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
第2次:举行葬礼,所有的一切被抹去,是社会意义上的死亡;
第3次: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人世,是真正的死亡。
这部剧中,最为让我深刻沉思的,不是死的定义,而是死对于受病痛折磨的人来说,如果是一种解脱,我们这些承载着思念的亲人是否愿意放弃我们对他们生的执念,放弃我们舍不得他们离去的欲望,让他们走得舒畅些呢?
当你的亲人已经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插着各种呼吸管,每天在ICU忍受各种药物摧残,我们是够可以放下心中那唯一的舍不得,让他们走得安稳?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用祈求的眼神看着你,说把氧气罩摘掉吧,让我走得轻松些的时候,你能不能收起那悲悯的心,让他们走得果断些?
我喜欢这部戏最后的结尾,活人跟亡灵的关系,应该是活人心中保存对已故人的记忆,让记忆成为生者与亡者之间的羁绊,而不是剥夺活人选择死亡的权利。
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有所念,当执念已去,活着痛苦的时候,其实选择死亡,可能会是一种解脱。
我不建议人选择死亡,因为死亡是最无耐的选择,但如果真的生不如死,那死就是一种解脱。
生逢痛苦,不如死得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