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拿起了久违的毛笔,选定了这段时间要临的字帖,一笔一划的临了起来。当写到“也”这个字时,怎么也达不到字势,想起了老师说过的“写字一定要造作起来”,以前“作”不起来,一直自嘲“本人生性老实呆板,不善于变通,连写字也跟人一样老实。”可是今晚再去写这个字,老想着拿起尺子量一量尺寸和角度,弥补一下自己的眼力的不足,这样量几次说不定可以提高眼力。这样的想法随着练习越来越强烈,不禁想起了以往非常鄙夷的做法——练毛笔字时,拿着尺子去量笔画的长短和角度。
两年前在“简社”一组时,群里一位不断获奖的书友经常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群里展示,觉得人家“牛”的同时,其实没觉得他的字好在哪儿,甚至感觉他写的字太“糙”,不够精致——不好看。拿他的书法作品给几个同事看,一致认为:糙胳膊糙腿儿的,真不好看!练字几年字后的今天,拿起笔,却总觉得自己过于讲究字的“像”,写出的字“纤弱”,缺乏那种“糙糙”的古拙感。
意识到这点,不禁停下笔回想:以往是不是还有类似的情况呢?真的还有!
有时候,我们听到来自别人的教导,感觉不以为然,真的不要急于否定,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眼界和经验没有达到那个水平,还不能体会到这“教导”中的精髓。反过来也可以这样想:当我们对孩子谆谆教导,可他们不以为然时,要更多些耐心和等待,他们不是故意要和你对着干,他们只是当下的眼界和经验还没有达到能够理解体会的水平,等再过些时间,他们会体会到的。
《庄子.秋水》里也这样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说:对于长期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空间的限制。对于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每个人都有自己认识的局限性,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会对自己所抱持的东西多一分思考,对于一些当下不能理解的事物多一分宽容,不会固执于己见,接受世界的多元,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