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题记
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眼前映现的是苏东坡鲜活又波澜壮阔的立体人生。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轼,文韬武略,才能过人,以“闲人”自适,却一直做着利国利民的大事,可以说他是一个退亦忧,进亦忧的从政者。
苏东坡是一个极讲民主精神的人,因为他与各行各业都有来往,帝王、诗人、公卿、隐士、药师、酒馆主人、不识字的农妇。他的至交是诗僧、无名的道士,还有比他更贫穷的人。他也喜爱官宦的荣耀,可是每当他混迹人群之中而无人认识他时,他却最为快乐。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可以说,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他的坚守,执著,令人钦佩!
苏轼为官一生,留在京都的日子却少之又少。他的一生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他的足迹遍及了大半个中国。对于苏轼来说,这是多么不幸;对于他恩泽到的地方百姓来说,又是多么的幸运。
1.密州
熙宁七年公元1075年,密州大旱,蝗灾严重,百姓们颗粒无收。许多家庭养不起孩子,将孩子扔在路边。匪患迭起,滋扰百姓。密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年,宋神宗因看到郑侠的《流民图》,痛哭流涕,才知道执行新法的官员报喜不报忧,一味的虚报瞒报,哄骗朝廷。在内外交患的情况下,神宗任命苏轼为密州太守。下车伊始的苏轼,来不及半刻停歇,安置弃婴,向密州官员了解具体情况。面对蝗灾、旱灾、匪患、饥荒的严峻局面,苏轼找出救民的第一条措施,开放盐禁,允许小商小贩卖盐,给百姓找出一条生路;其次,苏轼利用密州产盐的有利形势,向青州以盐换粮,饥荒局面得到控制。
2.乌台诗案
政绩斐然的苏轼不断遭到构陷,他人生最黑暗的时期终于来临。李定、舒亶、张璪等小人在宰相王珪的授意下,搜集苏轼诗文,罗织苏轼罪名。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8月,苏轼因诗获罪,被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苏轼受尽折磨,差点丢了性命。后因高太后及范镇等人的积极营救,12月获释出狱。
3.黄州
出狱后的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成了真正的闲人。没有俸禄,就带领家人们开荒种地,亲耕田园,做起陶渊明,自号东坡;没有房子住,苏轼带领大伙建造房子,起名“雪堂”。看到黄州有丢弃女婴的恶俗,苏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不得签署公文,管理政事,而无能无为的通判官员对此恶俗置之不理。气愤之下的苏轼积极倡导成立救儿院,一方面卖字画筹钱,一方面广泛募捐,以此拯救女婴。
苏轼在黄州五年,虽然没有担任要职,但仍然以心忧天下的胸怀关注民生,为百姓做事。旷达洒脱的东坡总是在寻找着自己的生命支撑。苏东坡说:“黄州是我的祸,也是我的福。感谢黄州,赠我诗词美文;感谢黄州,让我头戴斗笠,手扶犁耙,耕作田间山边,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农人!”黄州诞生了苏东坡,黄州成就了苏东坡!
4.杭州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大学士的身份到杭州任太守。
杭州,可谓是苏轼的第二故乡,第二次到任距离第一次间隔十八年之久。十八年的岁月沧桑,书写着东坡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从此,杭州开始了崭新的气象。当年的杭州遭遇瘟疫,旱灾严重,百姓颗粒无收。苏轼到任后,从治愈瘟疫开始,官方自办安乐坊,免费为百姓治病,并且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奸商;打开官府粮仓,为百姓发放粮食,免除大家的后顾之忧。西湖淤泥严重,苏轼带领百姓疏杭浚道,治理西湖,并在西湖之上建造九座亭子。被苏轼整治过的西湖,更加妖娆着她的动人容颜。西湖之上的苏堤,就是百姓为感念苏轼,为他修建,以他命名的。
5.惠州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已是老迈之身。这里属于瘴疠之地,路途迢迢,苏轼只带着小儿子与王朝云前往。朝云,这个在苏轼晚年生活里的一抹彩霞,以她的才情、聪慧温润着苏轼的内心。到得惠州,也就是岭南,处处可见累累白骨,贬谪之人客死他乡,竟连收尸的人都没有!这里被称作贬官难以生还之地。历尽千帆的苏东坡,已深深品尝人生的诸多滋味,他知道该如何安顿自己的内心。在惠州,他买地种橘,修建房舍,又过起他的田园生活。他著书立说,著写《易传》,还为百姓筹资建桥。谁言苏轼能贬倒,他是越贬站得越挺拔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吟唱此诗,别有一番乐趣。只是,垂垂老矣的东坡还是遭受了人生的又一重创,朝云先他而去。此时的东坡万念俱灰,已然看透世间一切。
6.儋州
小人向皇帝进尽谗言,将苏轼贬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到达儋州,以同样的心怀待人待物。这里的百姓得病不吃药,苏轼自行为百姓看病,并且亲自上山采药,以自己的躬身实践改变陋俗;这里的百姓不饮用井水,直接饮用河水,苏轼自己筹资募捐,为百姓掘井造福;更为主要的是,他成立乡学,传道授业解惑,教百姓们读书识字。在他的影响下,海南出现了第一位进士。苏轼对海南,影响更深远。
7.病逝途中
公元1101年,宋徽宗即位,诏苏轼还朝。千里迢迢的路途,灯枯油尽的苏轼所到之处,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夹道欢迎。颠沛一生的东坡,最终病逝于跋涉的路途之中。命运似乎就是那样安排着,他的生在流转,他的逝也在流转。在流转中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宁静和淡泊。
人生何尝不“栉风沐雨”?看看苏轼,面对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能坦然处置,他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天下,这是何等的旷达胸怀?岂是常人所及?想一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又算什么呢?学一学苏轼,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做一个坚守心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