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就是孩子未来与世界的相处方式。

最近看了安心的《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全书以P.E.T(父母效能训练)为主旨,主要讲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这套课程所运用的理论皆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P.E.T以亲子关系为着眼点,实际上适用于所有人际沟通。

P.E.T.主要包含四部分:倾听、表达、应对冲突和关系建设。当孩子被某事所困扰,或有高涨的情绪时(即处在问题区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倾听。伴随同理、接纳和真诚的内在态度,通过倾听和陪伴,梳理孩子被卡住的情绪或感受,协助孩子的情绪流动,让孩子重新回到情绪与思考的平衡状态,为孩子创造一个能够思考如何解决他所遭遇的问题的空间,而不是把孩子的问题拿过来,替他解决。

在表达方面,通常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会有一个误区:“当我对他有不好的感受时,最好不说出来,说了可能会伤害他。”那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表达方式不恰当。当我们遇到自己被卡住、处于问题区(被他人的行为困扰)的情况时,应该表达“我信息”,而不是指责他人的“你信息”。通过“我信息”的表达,不但不会伤害对方,反而让对方有机会学会了解和感知他人的情感世界,使彼此的关系更深入,甚至有可能帮助对方成长。

面对冲突,通常很多人都不太愿意深入,我们觉得一有冲突,关系就会被破坏,彼此就会受伤。实际上,冲突也具备建设性的一面,如果冲突的双方有约定俗成的应对冲突的方式,就会更加深入彼此的世界,看到更真实的对方。

P.E.T.使用“第三法”来解决需求冲突。P.E.T.用尊重孩子和父母需求的方式来解决冲突,而不只是让父母牺牲自己的需求。

关系建设:生活中,如何在大家相安无事或无人遭受情绪困扰时,通过关系技巧的使用、时间管理以及环境调整,来促进彼此的关系。

以上四个部分,托马斯•戈登博士通过“行为窗口”的概念做了清晰的归属,“行为窗口”是整个P.E.T.的精髓,简单来说,P.E.T.不是以对错来区分问题,而是从当下的真相出发,谁被困扰、谁有情绪,谁就有问题,即处于问题区。

P.E.T.父母效能训练引领父母进入沟通的本质:没有对错的评判,只有事实的陈述和真实感受的流淌。P.E.T.所传递的精神是一致性沟通,它没有评判,界限分明,鼓励关系中的各方为自己负起责任,它和平而没有攻击性。

作者把P.E.T.的精神融入日常点滴,因为没有评判,所以他人愿意敞开;因为不越界,所以他人不会依赖;因为没有优越感,所以他人感受到尊重;因为没有操控心,所以没有伤害;因为内外一致,所以感受得到纯粹的初心。让我们跟随安心一起来学习P.E.T的“育儿智慧”。

◆ chapter 1 不越界

◆ 中国式界限

看见他人对自己的越界很容易,而看见自己对他人的越界所做出的反应(隐性的越界)却很难,因为隐性的越界伴随着很多的应该和理所当然。

不侵犯,需要放下操控与恐惧;不被侵犯,需要内在的力量。从根本上接受彼此是独立的个体,去掉骨子里的依赖性,就有可能做到既尊重他人,又能为自己负责。

如何做到不越界呢?在他人遭遇困扰时,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

期待必然伴随失落,在最亲密的关系里,当对方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时,就会激起我们最深的恐惧,关系越亲密,我们投射的感受越深。另一个常常被投射的对象就是我们的孩子,在父母那里的期待,一开始被投射到伴侣身上,然后落空了,又被我们投射到孩子身上。若是幸运,孩子具有反抗能力,能抵抗住这些操控,在荆棘中长成自己的模样。大多数孩子会在挣扎中屈服,重复父母最初的伤痛,他们又成为不被看见的孩子,长大后又开始到处寻找认可,这就是轮回。

◆ 投射让我们偏离真相

给的背后是匮乏,那么接受者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如果看不到这点,我们还会抱怨孩子,觉得孩子不领情。父母给得再多,不是孩子需要的,其实等于没有给。

◆ 爱是最好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比起所谓挫折,孩子们可能更担心的是父母的情绪问题。如果父母有平和的心态和对孩子应对能力的信任,可以帮助孩子更从容地应对外在世界的各种问题。

王人平说:“我个人从不纠结穷养和富养,我就自然养。我过什么样的生活,孩子就过什么样的生活。刻意让孩子吃苦,而自己过富足的生活,会割裂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联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对家庭的归属感。而自己勒紧腰带‘富养’孩子也不是好的做法,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都不好,能给孩子好的教育和影响吗?

◆ chapter 2 不评判

沟通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不评判。当我们停止评判时,可以看到更多的真相,发现问题的真正答案,给予他人更多的同理,让一个人发生改变的并非评判,而是接纳。事实上,赞美也是评价,赞美会让孩子偏离自己的中心,去做别人喜欢的事情。

◆ 没有不乖这回事

当我们说孩子不乖时,其实是带着权威和不尊重的。我们很少说某个大人不乖,却把这样的字眼用在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能够采用以下原则对待孩子,家庭生活将会减少纷争,对孩子而言,家庭生活也会更快乐。

原则一:孩子和成人一样,有一些很重要的基本需求,而且他们也会努力不断地做一些事情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原则二:孩子并不是不乖,他们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一些重要需求而采取的行动。

◆ 当孩子说“我害怕”

完形心理学里讲到,接触被中断就会形成伤口,所谓疗愈创伤,就是回到当初的场景中去,恢复接触,表达当时的感受,让能量完成它的旅程,而不是卡在那儿。 

◆ 我呼你应,便是倾听

倾听首先要在心态上做到不评判,接纳孩子当下的状况;感同身受地同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内外一致真诚地呈现自己。然后才是言语上的回应,描述事实,表达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比如,“有人拧你的脸,你很痛(事实),又很生气(感受)”。

◆ 看到真正的“洋葱核”

通过倾听孩子发现真正困扰孩子的是什么。一旦孩子了解了真正困扰自己的是什么,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怎么办”的答案也就自然浮现了。

◆ chapter 3 负责任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边责备孩子不够独立自主,一边却在剥夺孩子的自主权。于是,孩子渐渐觉得,我不需要为自己负责,反正都是父母说了算。“他人会为我负责”的惯性养成,孩子更加依赖。

◆ 能自我负责就能自律

最好的教育是信任与理解。当一个孩子被理解、被信任时,他就会知道怎样为自己负责任,产生自律行为,自律的产生,来自孩子的内在动力。

不教育并不意味着放纵,当孩子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干扰时,我们不能直接告诉或命令他该如何做,而应敞开自我,坦陈感受以及该行为带来的影响。用我信息告诉孩子,哪些行为能接受,哪些行为不能接受,有时甚至可以态度强硬一些。

◆ 觉察与自我负责是疗愈的开始

真正的疗愈是,对于你曾经产生的一些错误的信念,比如妈妈不爱我,男人都不可靠等等,成人的你有能力再次客观地看待这些信念,并做出调整,而不是在心里去想象一个孩子,然后去陪伴这个孩子,或者把他养大。疗愈就是已经成人的你学着负起责任,去表达曾被压抑的感受,用成人的眼光重新审视某种信念。若相信你内在有一个受伤害的孩子,活在受害者的角色里,沉溺其中,那么内在孩童不但帮助不了你,反而会成为逃避成长或不为自己负责的一个好借口。

◆不完美,不妨碍成长

对于小朋友的冲突,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事情本身的对错,过多地评判孩子应不应该那样做。其实冲突发生的时候,首先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等孩子都走出问题区后,再让孩子看到其实在冲突发生的时候,有很多其他的解决办法。

当我们能够用一种好的方法向孩子展现如何解决冲突,孩子就会学习关心对方的感受,也会懂得冲突并不是一件坏事,去学习解决冲突的智慧。

◆ chapter 4 无伤害

我们随身带着矛和盾,大部分表达都是在发泄情绪,或指责对方,而非真正的表达。要做到无伤害地表达,就要把语言中的攻击性去掉。把“你”改成“我”,把“评判标签”改成“行为”,把“指责”改成“感受及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我信息的表达去掉矛;当对方呈现攻击性时,通过倾听去掉盾。当我们不再传递攻击性时,他人也会为自己负责,并且很乐意改变自己的行为。

◆ 怎样说,才能无伤害

婴幼儿的面质性我信息,父母可以提出解决方案,带着孩子一起执行,对大一些的孩子,尽量把做出改变的责任留给对方。

一条恰当的面质性我信息,呈现的是非责备、无伤害、负责任、一致性地沟通。

◆ 零惩罚、零奖赏的养育观

P.E.T.提倡零惩罚、零奖赏的养育观,一切从彼此的需求和感受出发,给予双方同样的尊重,不会因为你是孩子就随意对待。

礼物的意义是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如果因为孩子做得好,你才送他礼物,那么这份爱就是有条件的爱,做到了才值得。

所有的惩罚和奖赏都是一种操控,是想让孩子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

◆ 寻找消失的愤怒

愤怒、焦虑、悲伤、挫败等,这些不被接受、没有表达的情绪,不会凭空消失,会迂回以其他形式呈现出来。它们要么让我们穿上更厚的盔甲,有了更多的防备,要么增加我们的攻击性,攻击他人,也攻击自己。

靠近自己、关爱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带着觉察,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然后允许自己去经验那些发生在身上的感受,被经验的感受,就会像流走的水,不再淤积。

◆ 孩子的释放型与试探型打人

应先区分孩子打人的内在动机到底是什么。有两种:一是释放型,二是试探型。释放型大部分幼儿打人的内在动机是释放情绪,一种可能是因为家庭成员对孩子有打骂行为,或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被否定,当孩子被这样对待时,内在会产生愤怒的能量。

另一种可能是当幼儿开始有社交活动,在与其他孩子玩耍时,相互间有争抢、推搡、拍打或语言的攻击等行为,也会令幼儿内在有委屈或愤怒的能量产生。

通常孩子表达情绪是不被允许的,会被评判或贴上各种标签,“不乖”“不孝”什么的。如果一直不被允许,孩子就会压抑情绪。

试探型指的是,孩子打人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试探,比如试探妈妈是否会生气。

一个人在空旷的悬崖上奔跑,如果事先不被告知哪里是安全区域,跑起来会很不安。如果有人竖起围栏,并告诉他围栏之内是安全的,那么他跑起来会放松和开心得多。一个有界限感的父母,就像给孩子提供围栏,会让孩子有安全感。

◆ 真正的道歉是一种深刻的告白

有一位妈妈问我,两岁大的孩子在游乐场因抢玩具打了别的小朋友,别的小朋友哭了,我的孩子没反应,我应该如何处理引导?我回应她,可以这样跟孩子表达:“宝宝,你打了别的小朋友,他难过地哭了,我想他一定很痛,妈妈看到也很难过。”然后听听孩子怎么说,或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因为孩子还小,不一定会表达),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帮助孩子表达他想要表达的、比如跟孩子说:“你真的很喜欢这个玩具,你也很想玩,有什么办法能让你们俩一起玩呢?”让孩子了解彼此的感受,也启发孩子应对冲突的能力,这才是积极有效的做法。

至于道不道歉,可以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分享你想要的做法:“妈妈认为把别人打疼了是需要跟对方道歉的。”当然,最好的做法是在平日的生活中,身为父母的我们活出我们的价值观,成为孩子的榜样。如果你认为必须道歉,那么就诚挚地跟他人道歉,让孩子学习你的言行一致。

◆ 有了尊重,没了伤害

如何在冲突时做到尊重呢?第三法是P.E.T.用以解决需求冲突的方法:

步骤一:界定双方需求。

步骤二:头脑风暴各种解决方法,一起提出各种可能性。

步骤三:评估解决方法。

步骤四:选择解决方法。

步骤五:执行解决方法。

步骤六:后续评估。


◆ chapter 5 一致性

P.E.T所倡导的就是一致性沟通。真诚一致是P.E.T的基调,倾听需要真诚的心态,表达我信息时需要内外一致,处理冲突时需要真实面对双方的需求。所以,一致性沟通就是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和无伤害的沟通。

◆ 做真实的父母

承认身为父母的我不是完美的,有些行为我能接纳,但也有些行为我不能接纳。有些事,我也有做不到或做错的时候。

◆ 无条件养育是一种邀请而非要求

所谓无条件养育,简单来说,就是你不是怀有某个目的才去养育孩子。

人类心理进化论的相关研究提出,符合心理进化论的养育方式,应该是父母养育孩子,而孩子无须回报父母。因为孩子回报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活好,再去养育他们的孩子,代代相传。

无条件养育,是不断看见自我、面对自我的一个过程。稍有觉知,我们就会看到,我们常带着预设,或带着期待养育孩子,而这些预设和期待往往就是父母内在匮乏感的投射。如果没有觉察到这些来自我们自身的投射,就会把孩子拉进我们的那个叫作失落或恐惧的世界里,希望孩子活出我们曾经想要的部分,好让我们的心得到些许弥补。

无条件养育不是溺爱,以尊重孩子的需求为基石,在此基础上可以有规则,并且无须委屈父母本身。

你可以无条件地爱孩子,同时,也要允许你的家人用他们的方式养育孩子,甚至你也要允许自己并不能时刻做到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养育不是什么都得接纳,不接纳也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如何来表达不接纳,而不是传递对孩子的否定。

我们的惯性是期待孩子、要求孩子。如果你愿意奉行无条件养育,就会带着觉察来看待这一切,知道这是自己的期待,你可以邀请孩子来帮助你完成。如果你的孩子愿意当然好,不愿意你也会知道,这是你的期待和要求,不是孩子的。

◆ 养育的初心,爱还是恐惧

一位妈妈问我:“有人告诉我,如果你不想让孩子碰危险的事物,那么你就让他去碰一下,这样下次他就不敢去碰了。这样做对吗?”我问她,你觉得孩子停下来不敢再碰,是因为什么呢?很明显,是因为恐惧。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对或不对的问题,而要回到每位父母养育孩子的初心上来。我们想教给孩子的是爱,还是恐惧?扪心叩问,如果你想教会孩子的是爱,那么这样的方式是你所要摒弃的。但如果你只想省事,只想有效,那么,恐惧确实能让人却步。

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需求、自然后果、暂停时间、按时喂养、温柔而坚定等方式的背后都是恐惧,出于恐惧,父母通过这些方式实施隐形的权威和操控。

曾经有妈妈问我为何不能使用温柔而坚定的方式,我问她,如果你跟你的先生提出某个需求,然后不管你怎么说,不管你的情绪如何,你的先生都笑着对你说“不可以”,你会如何?这位妈妈说,估计她一巴掌就扇过去了。是啊,大人之间肯定不会把这种方法用在彼此身上,那为何会对孩子使用?因为那一刻我们在使用的就是权威,而绝大部分权威的使用都源自内在的恐惧。

更好的方式,是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也跟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然后一起来寻求能同时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法,这是基于尊重的双赢法。

所有的感受,孩子都会体验到,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出于人为的惩罚,或父母明知却为之的情况,对孩子来说,感受到的就不单是恐惧,还有对父母深深的失望。

你会不会因为父母做了什么让你开心的事情就奖励你的父母呢?想必不会。一般我们只会对孩子使用奖励,其实就是在使用权威。

◆ 一致性沟通,不再做烦躁的妈妈

把可预见到的也许会引发冲突的事情提前告知,让对方有一个心理预期,不至于难以接受,是避免冲突的一大良方。

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可以使用倾听的方式回应,不否定,帮助孩子的情绪流淌。

不能接受孩子的要求时,使用面质性我信息,表达事实、影响及感受,不责备批判。

一看孩子情绪越来越高涨,赶紧换挡倾听,继续给他情绪流淌的机会。

先倾听一句,让孩子知道妈妈听到了他说的话。表白性我信息,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一起想办法,满足双方的需求。

肯定性我信息,当对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受时,可以对此表达我们的心情。

◆ chapter 6 自我调整

“一念之转”让我清晰地看到各种信念如何作用于我,我的那些妄念又是如何投射到周遭的人、事、物当中去,从而给我带来痛苦,或让我无法前行。

◆ 穿越生命的戏码拿回力量

想法本身不具任何杀伤力,除非我们对它深信不疑。带给我们痛苦的,并不是我们的想法,而是我们对想法的执着。——拜伦•凯蒂《一念之转》

通过转念,我们既可以走出头脑中的故事,也可以从过往的限制性信念中解脱。比如关于匮乏,通过转念,你会发现,匮乏其实就是一个幻象,对于没得到的部分,你却认为你应该得到,因而产生匮乏感,放下这个应该,回到实相,便不再有匮乏。

这个工具其实就是四个问题,以及几个反向思考。首先你要拿起纸和笔写下困扰你的念头,比如“我的孩子吃饭应该快一点儿”,以及充分地写下在这个念头下,你对孩子持有的种种感受。然后开始问以下四个问题,并一一做出回答。第一个问题,这是真的吗?第二个问题,你能百分之百确定这是真的吗?第三个问题,当你持有这个想法时,你是怎样的?第四个问题,如果没有这样的想法,你是怎样的?回答完四个问题,就可以进行反向思考。“我的孩子吃饭应该快一点儿”,反向就是“我的孩子吃饭不应该快一点儿”“我吃饭应该快一点儿”。

◆ 协助孩子一起转念

在跟孩子转念之前,最好自己先熟悉如何进行,再跟孩子进行转念作业。另外,在孩子情绪高涨时,不适合进行转念作业。需要强调的是,跟孩子进行转念作业,不是要让孩子放下他的念头,而是跟他一起去探索,带着好奇和尊重去进行。孩子的某些念头如同困扰他的情绪一样,只有被同理、被了解、被看见,才有转化的可能。

读完全书我们会发现,通过实践P.E.T.,看似是父母在带领和养育孩子,实际上是孩子在引领父母的成长。纪伯伦说,孩子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我们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当我们站在远远的背后,就不会想要操控孩子,而是尊重和允许孩子成为自己;当我们站在远远的背后,就能纵观孩子所处时空的全貌,真正看见孩子;当我们站在远远的背后,就不是在带领,而是跟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