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份关于职称评定的文件,其中对论文这一项提出了如下要求:
做好代表作论文相似性检测。为杜绝职称评审中论文造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参评教师系列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其代表作论文要进行学术成果相似性检测。
这个要求姗姗来迟,但也可喜可贺。
几年来,参与过大大小小不少评审,每次遇到论文这一项,很无奈也很无语。
每个人都可以拿来一两本杂志,文章也实实在在在那里。可是杂志是不是正规刊物?却无法考证。所以,每一次都建议把相似性检测纳入评审环节,经过权威机构鉴定,最有说服力,可是,在没有的情况下,只能默认都是真的。
这就免不了有很多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而且不在少数。
虽然没什么用处,我仍然习惯,把每一篇文章在手机知网APP上检索一遍,高级检索那一栏,输入作者和省份,为数不多的人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会显现出来。搜得到的,心生钦佩,搜不到的,不知该同情还是嗤之以鼻。
因为我不能肯定,有没有知网搜不出,却能在维普和万方数据查得到的。所以也不好一概而论。同情是因为,由于无人指导,很多人并不知道正规的发文途径,着急了就去找捷径。
发表文章虽然不是衡量一个人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因为据我所知,不少有才华的学者若不是形势所迫,也并不愿意循规蹈矩,写什么论文。但在现在的职称评定条件下,的确是又是现实的需求,也是评判个人学术成果的侧面印证要素。
所以,不断曝光的学术造假,名不副实等事件,才令大家深恶痛绝。
记得我最愤慨的一次,有一个单位为避免矛盾,请我们去做评审,有一个人,居然在一年内发表了八九篇文章,他们的评审条件居然上不封顶,最可气的是这个人的文章,知网上一个也搜不出来。
我知道此人平时浅薄却骄纵,便找他们的负责人,说我弃权,正想愤然离席,被人家劝住。
据说这个人前一年没评上,可能花心思研究了评审条件,抓住其中的漏洞,来了个突击准备。
更让人膈应的,他还有多个相同的奖项,是自己所在部门颁发的,每年一个先进个人,全给了自己,而且这些居然也要计算在内!
这才明白,规则是人家定的,你就是个傀儡,为的是去合计合计分数,堵堵别人的嘴巴罢了。
一想到如此钻营取巧,寡廉鲜耻之人凭借不光彩手段晋了级,那些老老实实努力做学问,干实事的人却名落孙山,那滋味很不好受,那是最违心和窝囊的一次评审。
此后有两次与此人同桌吃饭的机会,都被我婉言谢绝,弄虚作假,无德无才之人,不屑与之结识深交。
所以,这次的要求尽管来的晚了些,怎能不觉得该高兴和庆贺。
花了钱发表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变成了一堆废纸,不然岂不是便宜了网上那些无孔不入的骗子,什么国家课题,核心期刊,似乎没有钱搞不定的事情,现在你再来试试?
是马是骡子,现在遛出来再试一试!
只有从这一头刹住歪风邪气,才能倒逼基层扎扎实实做实事,增才干。只有这样,才能让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才有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同意。